大沽河周边的采摘游、亲子游受到游客欢迎。
“十一”长假已过去三天,外地大军“汹涌而至”进入岛城市内的各大旅游景点,享受着青岛南部的美景。而今年,北部的大沽河则成为了本地人的新宠。10月3日记者采访大沽河沿岸几个区市部分旅游景区了解到,和节前相比,纳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有的景区甚至比节前激增了十几倍。有湿地水鸟的美景,有民俗风情的展示,有田园采摘的体验……回归自然成为了大沽河吸引游客的亮点。
湿地观鸟 少海湿地接待游客万余人 “千年古埠、北国江南”,10月的胶州少海碧波荡漾,风景如画。10月3日,家住在市北区的王雯雯专门带着婚纱和未婚夫来到这里,拍摄婚礼现场用的短片,“早就听说这里风景很美,果真如此。”
少海湿地公园是青岛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伴随着大沽河沿岸旅游景区的开发,这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10月3日当天,我们接待了游客万余人,比平时增加了近一倍,这些游客不少是自驾过来的。”值班工作人员说,不少游客会将少海湿地和周边万佛塔、慈云寺打包游览,构成了休闲观光的完美线路。
同样的湿地美景,在大沽河沿岸并不少见。在莱西湖生态休闲区,也有2.5平方公里的湿地,这个季节可以看到水鸟从湖面上掠过 ,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
观光休闲 不比《爸爸去哪儿》里的景色差 10月3日,很多市民的朋友圈晒出了出游图,不少是去大沽河沿岸欣赏美景的。“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我2日刚去了大沽河,真是比想象中漂亮多了。”市民田先生告诉记者。
顺着大沽河堤顶路,法桐、银杏、白蜡等行道树长势不错,中间还穿插着各种小乔木和灌木。“在这儿骑骑车,也是一种享受。”田先生说,尤其是当阳光洒在大沽河上,水草荡漾,“一点美景不比《爸爸去哪儿》中看到的新西兰美景差”。
除了自然的美景,大沽河周边还有一些以观光为主的庄园。位于即墨灵山镇西姜村的一处庄园,在这个“十一”迎来了如织的游客。“我们这儿是北方最大的玫瑰园,3日当天接待了3000多人。”该园区负责人黄伟介绍,以青岛市区、威海的游客居多,不少游客是小情侣,来这里录制新婚影片。
民俗采风 有国家级非遗,客流量剧增 大沽河是母亲河,养育着青岛市民,母亲河沿岸也有诸多传说和民俗,在这个黄金周得到关注。
“今天来了四五百人。”韩家民俗村工作人员刘群英告诉记者,她家平时的参观人数也就是三五十人。这里除了可以参观景区外,还有不少可以体验的项目,也受到欢迎。
除了这一处文化旅游景点外,大沽河周边还有诸多文化资源。比如即墨龙山,就是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秃尾巴老李故事的发源地,目前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景点。胶州市胶莱镇南王疃村较好地保存了当地的民俗,在节假日期间也受到了来自青岛市区游客的欢迎。
果蔬采摘 葡萄、番茄……还有农家体验 “来大沽河游玩,多是来放松的,就是来回归自然。”田先生的话很有代表性。果蔬采摘作为最贴近自然的方式备受宠爱。
“现在来摘葡萄的都是自驾的游客。”平度市大泽山镇一家葡萄采摘园高氏庄园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当天共有千余游客来到这里品尝美味的有机葡萄,“目前,我们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庄园外面也停放了不少车辆。”她说。
当天,莱西市山后韭菜负责人张庆涛也忙得不可开交。“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他说,平时接待量百余人的园区3日当天接待了2800多人。“主要是来采摘和农家体验的。”张庆涛介绍,在刨地瓜、磨豆浆等体验项目入口处,游客已经排起了队伍。
“目前景区仍旧以来自青岛市区和即墨的散客居多。”张庆涛说,“亲子采摘和休闲体验,成为了许多人节假日选择来园区的重要理由。” 文/图 记者 周晓荷
延伸
摆脱“门票依赖”探索多元化发展 每逢节假日,景区门票总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知名景区,高高在上的票价常常让人望而却步、有苦难言。对此 ,群众意见很大。人们要问:全民所有的景区,免费观景何时不再是奢望?
一些地方将风景名胜据为己有 ,把景区当成“ 赚钱的机器 ”,通过旅游企业垄断进入景区通道,游客进入景区必须买票,进了门还要买票乘用交通工具,总之各种票等着宰你。
一些群众戏称:当代是出不了徐霞客这样不用买门票就能游遍大江南北的人物了。
当然,景区需要维持运转,收取门票似不无理由。即使如此 ,景区门票也不能贵得太离谱,不能脱离当下民众的消费水平。而且,景区靠门票收入的单一发展模式也不是长久之计。
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些景区和地方意识到景区的公益性和社会价值,开始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实施免票或者间接性免票措施,为公众提供越来越多的免费观景服务。
更多的景区推行免票是人心所向。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引导更多有条件的景区,加快免费开放步伐。
同时 ,景区也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减少单纯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拉升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才能将景区建设好、发展好,发挥景区对经济文化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景区应有的各种效益最大限度地得以彰显。
据新华社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