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某个喧闹的街头,你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位老人,一辆摩托车、一套刺绣工具是他的全部家当,无论周围如何喧闹,老人始终低头忙活着手中的刺绣。这位老人是临朐县蒋峪镇的吴学东,今年66岁,从事
手工刺绣已50个年头。老人虽已年过六旬,但他仍骑着摩托车全国各地四处漂泊,在不同的城市里摆摊刺绣。老人告诉记者,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门手艺存在,他就感觉很满足。
16岁学会刺绣 10月10日,记者在潍城区民生西街与和平路交叉口附近,找到了正在认真做刺绣的吴学东。吴学东告诉记者,他今年66岁,老家是临朐县蒋峪镇东蒋峪村,自16岁学习手工刺绣这门手艺算起,距今已经整整50个年头了。
记者看到,吴学东老人所做的《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贵妃醉酒》等刺绣作品无一不栩栩如生。据了解,吴学东老人靠在街头卖绣圈、绣针为生,绣圈一个10元到14元不等,绣针价格从2元到5元不等。
吴学东告诉记者,他的刺绣手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
“这个刺绣方法非常简单易学,机灵人看几眼就瞅明白了。”吴学东告诉记者,他从16岁开始学刺绣这门手艺,50年来没有一日放弃刺绣。
“那个时候我祖父会刺绣,我便跟着祖父学会了。”吴学东说,虽然他年龄小,但绣得有模有样,很快便成了邻里乡村间众所周知的刺绣能手。
虽然没有任何绘画功底,但只要是看到的图画,吴学东就能惟妙惟肖地临摹下来。“我不仅能临摹得跟原图一模一样,还能将图案放大。”吴学东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刺绣的人越来越少,做刺绣的男人更是少见。吴学东告诉记者,之前经常有人用嘲讽的语气问他:“大老爷们做女人干的营生?”最初,吴学东听了非常沮丧,时间长了便慢慢想开了。“每个人所擅长的东西不同,我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没啥丢人的。”吴学东说。
19年换7辆摩托车 记者看到,在吴学东身边有一辆满是灰尘的摩托车,上面摆着一些刺绣器具。吴东学告诉记者,这辆摩托车他骑了五年了,是他走南闯北的唯一交通工具。“这是我买的第7辆摩托车。”吴学东说。
吴学东告诉记者,他在一个地方销售刺绣,前期销售量还比较可观,后期便会一直很低。“这个东西就是市民图个新鲜,刚开始大家没见过都来买,新鲜过去了也就没人买了。”吴学东说,他前段时间刚从临沂到了潍坊摆摊,已经在潍坊干了5个月,最初的时候每天都有50多元的利润,如今每天只有10元的利润。
这也逼迫着吴学东不得不辗转多个城市“讨生活”,每个城市都摆摊一段时间,每个城市都不会停留太久。摩托车成了吴学东的重要交通工具。从1995年买第一辆摩托车至今,19年时间里,吴学东换了7辆摩托车。靠着摩托车,吴学东走遍了河南、山西、山东济南、青岛、德州、烟台、威海等多省市。
吴学东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趁着自己还能跑得动,尽量多走走看看,在更多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让人知道这手艺 吴学东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四处漂泊摆摊,一方面是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另一方面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手工刺绣这门手艺。
吴学东说,这门手艺如今年轻人学得越来越少,肯以此为生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眼看着这门手艺逐渐被人们遗忘,吴学东心里十分不舍得。
“在这么多个城市里走走停停,能让更多地人知道还有这么一门手艺,挺好。”吴学东笑着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楠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