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行动开展以来,食品抽检
合格率达到96.2% ,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从最近对治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来看,群众满意度达到77.89%,青岛市的食药安全治理行动正在有效捍卫着800多万青岛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食堂、酒店的后厨到底啥样?饭菜是怎样做出来的?“闲人免进”的“厨房重地”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在青岛,随着一项被称作“明厨亮灶”工程的快步推进,诸多餐饮安全疑问正一个个被解开。
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餐饮单位的自律性和规范性,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推进“明厨亮灶”工作,通过在餐饮后厨设立透明玻璃幕墙、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酒店大堂、就餐房间以及互联网设立监控端口、监控屏幕,将厨房的卫生条件、原料使用、操作过程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青岛市共有完成明厨亮灶单位3380家,其中视频监控2499家。完成“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中,未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其平均抽检合格率达到99.71%,比全市平均数高出3.41个百分点,消费者投诉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3.3%。无论是数量还是信息化手段,青岛的“明厨亮灶”都让人眼前一亮,走在了全国前列。
学生食堂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重点,今年结合学校食堂改造工作,青岛市提前介入,有力推动了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的进展。市北区先试先行,通过改扩建54所学校实现了在线视频点播。
去年年底,青岛用了短短数月便完成了市级层面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新组建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始运作,往后,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到端上市民餐桌,这些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全部由新组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履行。自此,青岛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一家管”的局面。
这次改革的另一大成果是加强了基层监督力量,据了解,青岛市原来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一级没有专职的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基层监管比较薄弱 。此番改革,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从684人增加到1612人,增加136% ;其中,有1350人配备到区(市)执法一线,占总人数的83.7%,区(市)执法力量比体制改革前增加了2.7倍。青岛的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无论从机构设置还是从人员配备,从职能整合还是创新突破,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小餐饮却是大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小餐饮大多无证经营,存在设施、设备不足,环境卫生较差,食品原材料来源不清,索证索票制度难落实等食品安全隐患。如果能让这些小餐饮店走上合法经营的道路,对经营者、消费者、政府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为此,在今年4月,青岛针对全市近万家小餐饮,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小餐饮单位监管工作的意见》,创新制定了一套“地方标准”,把散兵游勇的小餐饮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用两年的时间,解决小餐饮单位持证经营问题。这意味着存在了几十年的无证小餐饮有望逐步转正“落户”。
行动开展以来,青岛市共为小餐饮单位审核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2194张,要求限期整改1200余家,取缔拒不办证或经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无证小餐饮单位264家,餐饮服务环节消费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同比下降了21.2% 。
随着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行动不断开展,“打造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这一目标越来越近。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翟滨 颜成霞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