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市民聚集在水田桥附近的涑河水域钓鱼。
不到一小时,一位市民的网兜已经满了。
“涑河水田桥附近的河面上,浮上来很多鱼,足有上万尾之多,现在有很多人在那捞呢。”21日上午,网友“涅槃”向沂蒙晚报反映,市区涑河南街与通达路交会的水田桥附近涑河河面上,大量鱼儿浮出水面,引来众多市民围观、捕捞。
上午10点,记者赶到现场看到,水田桥的护栏边、河道南北两侧人行道上聚集了不少市民,延绵三四百米,足有二三百人之多,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桥下的河面上。密密麻麻的鱼群在水面上浮头,不下数万尾。其中,鱼儿与水面大多呈60度角,鱼口部贴近水面并不停张合换气,从外观看已失去了活力,游动显得非常吃力,只是顺着河水的流动前行。
记者由蒙山大道涑河桥附近向东一直走到顾家园桥,发现整段涑河河面均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只不过除水田桥附近几百米河面外,其他河面鱼群相对较少,围观的市民也只是零星几个。
市民许先生告诉沂蒙晚报,从21日一大早开始,涑河上就出现了大量漂鱼,“感觉现在比早上还要多,不知道是咋回事。”
“要不是都浮上来了,还真不知道涑河里有这么多的鱼。你看这些鱼,都不怎么动了,要是下水,估计用手都能抓上来。”一位围观的市民说。(请提供线索的网友“涅槃”来本报领取价值380元的正全防盗安全锁一套。)
●现场直击
爆炸钩、渔网、皮划艇齐上阵
不用饵料,钓鱼牛人半小时“钩”上10多斤 “听朋友说这里漂着很多鱼,我就赶紧过来了!”一名男子扯下摩托车上的渔具,边说边跑向岸边。记者了解到,这些捞鱼者有附近居民,也有专程从远处赶来的。
虽然天还下着雨,但仍挡不住“渔友”们的“热情”。
记者看到,这些“渔友”们拿着鱼竿、捞网、水桶、塑料袋等各式工具,或站在桥上,或靠近岸边进行捕捞,甚至还有人拿来了渔网,站在岸边撒网捕鱼。
“哎,我说你笨死了,还放什么食儿啊,直接钩就行了!”一名30岁左右的男子边对着赶过来的同伴说着,边甩出鱼竿示范。只见该男子不慌不忙,看到鱼群经过,猛地向上一拉竿,已失去活性无力躲闪的鱼儿顿时被爆炸钩硬生生扎破了肚皮,钩上了岸。
记者观察到,大多数市民手持的鱼竿上并没有饵料,而是采用了爆炸钩,完全是在钩鱼。“这么多鱼,哪还用钓啊,那多麻烦,再说这些鱼都这样了,也不会咬鱼饵吧!”记者在水田桥上见到一位钓鱼牛人,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不用饵料就钩上了满满一网兜,足有十多斤重。
“快看,那家伙厉害啊,都用上皮划艇了!”上午11点,众人的目光又投向了刚刚下水的一艘皮划艇,只见两名市民分坐艇两侧,一边划艇,一边用准备好的网兜疯狂捞鱼。
“早上的时候人少鱼多,一小时少不了十多斤。”市民刘先生看着网兜里不多的鱼,不禁有些后悔来晚了。
●探因
缺氧?下药?还是污水惹祸? 有市民告诉沂蒙晚报,其实
鱼儿浮头的现象在涑河上已发生多次,每次都会引来数百人围观捕鱼。好端端的鱼儿为何会扎堆漂浮水面?“应该是缺氧了!”“污染?”围观的群众说法不一,甚至怀疑是有人下药捕鱼。
那么,到底是咋回事呢?当日中午,记者联系到滨河景区涑河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沂蒙晚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的,“导致鱼儿上浮透气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长时间没有下雨,上游一直未放水,河水流动性差,导致水中氧气不足;另一方面,涑河作为城区河道,还肩负着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20日晚,排水部门打开了污水闸,大量生活污水从45个排污口涌入河道,导致水质变差,氧气严重不足,加上污水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化学物质,鱼儿被呛上浮到水面,这是最主要原因。”
滨河景区涑河管理所工作人员劝导市民不要盲目捕捞,并禁止市民爬到附近的2号闸坝上捕鱼。同时,为缓解这一情况,该管理所已经联系河道上游管理部门,从上游放水增加河水流动性,降低污水浓度。当日下午3点,涑河上游已开始放水。
●提醒
鱼或被污染建议不要食用 “捞鱼肯定是回家吃啊,这些鱼只是缺氧,回家炖炖挺好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市民捞鱼的目的是用于食用,这不免让记者捏把汗,这类浮头的鱼,到底能不能食用呢?
市滨河景区涑河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鱼是排污引起的上浮,市民应尽量不要食用。
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的医生表示,排污所导致的鱼类上浮,即使鱼没死,体内也会有污染物残留,人体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食用这种鱼,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等消化道疾病,如果毒素大的话还可能对心肺等造成更大的危害,建议市民不要食用。”(记者陈牛 实习生宋姗姗)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