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共同确认
中韩自贸区结束
实质性谈判。会晤后,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尹相直,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结束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的会议纪要。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
根据谈判成果,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
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 ,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中韩自贸区谈判实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
■解读
山东亟待塑造地缘合作新优势 历经14轮谈判,中韩自贸区协议谈判终于画上圆满句号。记者11月10日从北京APEC会议现场获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10日在北京举行会晤 ,双方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中国和韩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山东一直是我国对韩开放的桥头堡,而此前中韩自贸区多轮谈判落地山东也让不少人对山东在未来中韩自贸区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更多遐想。
冲刺 第14轮谈判,双方团长均“升级” 11月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了来华出席APEC会议相关活动的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
王毅表示,希望以两国领导人会晤为契机,双方共同释放致力于地区发展与繁荣的积极信号,共同致力于尽快完成中韩自贸区谈判 。
普遍认为,两国自贸区谈判若能在此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 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取得实质性突破,势必成为北京APEC 会议的一大亮点。
种种迹象也表明,中韩双方均有意趁此机会推动两国自贸区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乃至最终完成。
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1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韩自贸区第14轮谈判。
依惯例中韩自贸区谈判的团长通常为副部级的部长助理 ,而此次谈判的团长则分别为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通商产业资源部部长尹相直,这一级别提升的背后,被认为是谈判接近尾声的标志。
事实上,早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7月份访韩之后,中韩自贸区的谈判就开始提速。
在习近平访韩期间,两国签署多项合作文件,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在经贸领域,双方强调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中韩自贸区谈判 ,确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中方同意给予韩国800亿元RQFII额度等。
在习近平结束对韩国的访问后,中韩自贸区新一轮谈判于7月14日在韩国举行 。
2012年启动的中韩自贸协定谈判 ,一直被认为是两国深化经贸关系的关键措施,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大领域,将直接影响到两国之间贸易和投资情况。此前,中韩双方已围绕协定进行了14轮谈判 ,谈判地点包括山东威海、潍坊、青岛等。
挑战 高水平自贸协定,面临一定压力 根据10日公布的谈判成果,中韩“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自贸区,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 、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但大米排除在外。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9个自由贸易协定,而我国过去签署的FTA 总体上来看自由化水平比较有限,而中韩自贸区是一个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
“近几年,韩国和美国、欧盟、加拿大都已经签署了双边的FTA,而且开放程度都相当高,中韩自贸区也是参照了这些标准。”屠新泉表示。而且,中韩自贸区除了涉及传统的货物贸易关税,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TBT 技术壁垒、SPS的问题,领域大大超过从前。
正因如此,双方的谈判一度面临很大困难。“谈判到最后,实质性的争议点主要在产业领域,比如,韩国希望中国扩大开放化工、钢铁、汽车等重工业,中国则更希望韩国开放农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毕竟都是双方切身关注的领域,而且对于开放来讲,往往国内都面临一定的压力。
在白明看来,自贸区谈判尽管面临很大困难还能如期结束,这恰说明了两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决心之大。
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 ,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
对“利益大体平衡”,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告诉记者,“因为韩国的制造业水平整个比中国高了一个层次,中国化工、高端制造等行业肯定要受到冲击。但除大米外,韩国这次在农业上也做出了让步。韩国将货物贸易自由化涵盖到90% 的商品种类,即海关税目中90% 的商品要做到零关税;而对中国要求85% ,也是照顾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展望 或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重要推手”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解释说,所谓“结束实质性谈判 ”是指大的框架、原则性问题已经确定,之前的重大障碍也已基本解决,剩下的都是一些小的、技术性的方面,可以理解为中韩自贸区“基本达成”。
此前有预测指出,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中国的GDP将增长1%~2%,韩国增长2%~3% ,届时,中韩有望形成一个人口高达13.5亿、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中韩FTA对中国的价值不言而喻。
白明认为,此举有助于对冲中日因政治原因导致的“政冷经冷”的局面。“今年前9个月,日本对华投资减少了30% ,但与此同时,韩国在华投资增长了30%,而且在产业方面,韩国和日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这一协定对韩国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李向阳表示,此举可以使韩国原有的自贸协定更稳定,“有了这个制度安排,中韩经贸往来不会因为外部环境波动而波动,也有助于强化韩国在战略上的‘轮轴’地位”。
而中韩FTA 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也具有深远影响。在张建平看来,中韩自贸区是撬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杠杆,是撬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关键核心,也是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撑,“这样我们离FTAAP(亚太自贸区)的实现就更近了一步”。
张建平特别指出,至此,东亚经贸格局或得以永久性改变 ,因为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市场上是有很强烈的竞争关系的,如果韩国能够获得更自由的市场准入条件进入中国市场,那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和冲击会是很大的,势必会对日本形成很大压力,或许会成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重要推手”。
大众报业记者 代玲玲 杨学莹(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分析
改革开放有优先顺序,山东要谨防前沿变边缘 山东是我国对韩经济往来最有优势的地区。中韩自贸区协定签署以后,如何抢抓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深度挖掘双方合作潜力,增创新一轮对韩开放合作新优势?
警醒:重塑经贸合作领先地位 2012年,三星电子落户西安,给山东不小的警醒。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告诉记者,改革开放是有优先顺序的,30年后的现在,以“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为标志,改革已经进入全方位、东中西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东部沿海的政策优势在减弱,开放的前沿或许会变成开放的边缘。
省商务厅综合处副处长贾善和告诉记者,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经济体量的增大,外资对中国追逐的已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看中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样,过去地理临近、“投资设厂”的好地点可能变成全国大市场的“地理边缘”,优势反成了劣势。必须要重塑鲁韩经贸合作领先地位。
的确,10日中韩自贸区实质性谈判完成的消息传出,韩联社立即发文《韩国将打开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
建议:重点推动服务业合作 贾善和认为,除了加强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海洋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加强产业对接,还要拓展鲁韩合作领域,重点推动服务业合作。
“比如山东与韩国气候和自然环境相近,很多韩国华侨祖籍山东,能不能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以对韩合作为重点,实行72小时免签证等政策,在威海等地建立促进人员流动、货物流动、资金流动便利化的先进服务业开放先行区或服务贸易特殊监管区,吸引更多韩国人来山东旅游、休闲、度假?”他说,“这样还能带动医疗、养老 、美容 、商贸等领域投资,更好地发挥山东与日韩交通便利的优势。”
他还建议,加强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争取将上海自贸区改革措施率先复制到示范区,把中韩产业园纳入中韩两国双边合作机制,从国家层面鼓励和引导韩国有关方面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山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告诉记者,中韩自贸区将进一步推动中韩之间的互联互通。随着中韩贸易增多、产业合作加强,在山东建立面向东北亚,特别是韩国的综合物流交通枢纽的机会将更加成熟。
大众报业记者 代玲玲 杨学莹(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