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教育资源紧张局面,2013年,
济南市下发《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但现实中,有些开发商通过种种手段规避责任,很多楼盘分期建设,一期的孩子能上学区,二期却不能。甚至有些地产大打“教育牌”,虚假宣传。某新楼盘对外宣称“家门口上名校”,实际上只是该名校对其楼盘内学校“输出管理”,也无法对口直升名校对应的初中,由此引起不少纠纷。
近年在济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需“五证”俱全,即:户籍证明,在济南务工证明,在济居租住证明,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出生证等其他证明。今年政策作了微调,增加了限制条件:“前三证需要提供夫妻双方材料,而且证件满一年。”且首次实行“量化赋分”。
□本报记者 张春晓 王原
在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六岁的赵群作为一名“
新市民子女”,在一年级五班的教室里已经坐了两个多月。能进入这样一所硬件好、师资强的新建小学读书,对赵群的妈妈韩秀秀而言,“是件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
韩秀秀是临沂市沂南县张庄镇人,2001年和丈夫来济南务工,经过13年的打拼,夫妻俩在省城慢慢站稳了脚跟,经营着仪器仪表小本生意。他们一直没有买房,也没有落户,在天桥区北园大街一带租房,眼看着孩子幼儿园毕业,去哪里上小学成为夫妻二人的“头等大事”。
近年在济南,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需“五证”俱全,即:户籍证明,在济南务工证明,在济居租住证明,原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同意外出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其他证明(包括适龄儿童的出生证、预防接种查验合格证明或者补种证明)。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政策作了微调,准确地说,是加了限制条件:“前三证需要提供夫妻双方材料,而且证件满一年。”且首次实行“量化赋分”。而在往年,只要求“夫妻一方、证满一年”。
务工人员子女5年增加一倍 “这也是个无奈之举。”面对记者,天桥区教育局副局长房晓鸣叹了口气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其子女进入适学年龄后,大多会选择留在济南读书。
记者了解到,在接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上,济南市一直都是一种敞开怀抱的姿态。早在2003年,济南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目前济南市已有82所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2003年起每年拨付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定点学校建设。从2011年起,济南市为增加学位,对新建小区的教育配套进行整顿,由市教育局负责人牵头以至亲自出面,约谈了29个新建小区,绝大多数新建小区教育配套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按规划应建未建配套学校的小区限期拿出整改意见。2013年各级安排的外来务工子女教育专项资金4040万元,2014年达到4381万元,继续为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但是,外来人口涌入速度高于教育资源增速。2012年9月,天桥区启动了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研究,后期扩展外延,称为“新市民子女教育研究”。课题组提供了一组数字:以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口最多的天桥区为例,2014年外来务工子女人数是7200人,去年这一数字是6888人,2012年为5678人,如果与2009年相比,则是扩大了一倍,用“激增”来形容也不为过。
如果上述数字还稍显抽象的话,下边一组数字会更直观地体现教育资源供应紧张的程度。天桥区教育局2013年曾做过一次调查统计,省定小学班额为45人,结果全区小学一年级共113个班中,约100个班超出省定班额,其中60人以上的有4个班。
借鉴北京上海等地做法 在这样一个不断激化的供求矛盾面前,如何进行科学调配,尽可能多地解决“新市民子女”的入学诉求,济南市教育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借鉴北京、上海等省市做法,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量化赋分”。
所谓“量化赋分”,就是把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所需“五证”内容细化,每个指标根据不同情况赋予一定分数,比如“在济居租住证明”这一项,买房和租房得出的分数就不同;在济务工时间长短及缴纳养老保险年限不同,赋分也不同。济南市教育局依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将划定分数线的权限交给各县区,线上的即可入学,分数不够的孩子则回原籍享受义务教育。
在天桥区,今年区教育局初始划定的分数线是46分。分数线划定后,韩秀秀的心情则是经历了一番“过山车”。根据材料,韩秀秀刚刚够分,6月中旬她拿着这“46分”去清河实验小学,在报名现场她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今年孩子特别多,排起的长队甩出去好远”。被告知学生已经招满后,韩秀秀一家再次陷入焦虑。
“在天桥北部城区,大多学校都存在符合条件人数远超过学校容量的情况。但对于符合条件的孩子,即使报名的学校人满了,我们还是尽量去协调,统筹全区教育资源,让孩子们都有学上。”房晓鸣说。这一举措最终也让韩秀秀受益,用她的话说就是“因祸得福”。
“8月底,接到天桥区教育部门通知,我们孩子被调剂到宝华小学,这所学校不管是硬件还是师资,在天桥区都是数得着的,离我们住的地方也不算太远,简直是个大喜讯!”韩秀秀说,现在每天不到四点她都会放下手头工作去接孩子,“大人、小孩心里都美美的”。
老城区教育负担沉重 在严峻的形势下,教育部门也在尽量争取让外来娃能在济南上学。“今年的初始分数线是46分,但是为了能尽量让孩子们上学,又下降了3分,这一下子,就能‘放’进来1300多名学生。”天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陈乐宁解释,46分是根据全区能容纳5700余名学生的实际容量划定出来的,降低三分后,容量变为7000人,“每降低一分就是三、四百人”。
而这一扩容,让激增的外来人口子女涌入学校,给小学校长们也出了难题。定点学校普遍扩班,班额加大,有的学校只好“课桌和凳子各缩减了10公分”,而教室增加的后果就是挤占学生实践功能室。滨河小学则是“把部分办公室、食堂拆了建新校舍”。
“教室数量不足、面积也不足。正常情况下,我们学校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45名学生,而现在普遍都是4个班,一个班里有50多个孩子不足为奇。”堤口路小学校长王延明说,“有的一年级教室孩子后背都快要贴着墙。”而在有的学校,出现厕所蹲位不够。
“小学超过省定班额,按照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原则,小学的压力传导到初中,2年后初中也会面临‘装不了’的问题。”陈乐宁说。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经让老城区的教育不堪重负,房晓鸣建议,省市政府及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应在区域教育规模、办学容量的规划,以及新校审批、撤并学校方面加强管理,做到教育规划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