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英(中)和她的同事们。
医护人员
医务室护士长王利英
给艾滋学员拔针扎在了自己手上 她叫王利英,今年50岁了,是艾滋病专管大队第一个护理医生,现在担任医护队伍的护士长。这位爱笑的大姐谈起自己的工作,似乎没有任何担心和忧虑。
她告诉记者最为惊险的一次经历。2012年,王利英为一位感冒的艾滋病学员打针,“因为从事医护工作几十年了,很熟练,扎针,注射然后拔针,却没想到突然发生意外。”据她回忆,当针头从艾滋病学员的身上拔出来时,顺势扎进了自己的手指上,“我当时一愣,没有多想,继续为病人消毒止血,倒是那位学员着急了,喊着我赶紧采取措施。之后,我挤出了手指的血,用肥皂水清洗后,便继续照顾别的病人。”王利英告诉记者,她当时很害怕,但是还有几位病人要及时护理,所以她把工作先处理好后再上报给了领导。后经体检,确认身体无恙。
王利英告诉记者,不少学员因为患有疾病,自暴自弃,心情低落,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有的学员向我们发泄情绪,当我们打针时,用手来阻挠,多次劝说也不听。因为他们很敏感,我们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而且,艾滋病学员们因为吸食毒品,身上的血管找不到,每次打点滴难度很大。有时气得我会偷偷地哭。”天天都和艾滋病携带者近距离接触,王利英反而习惯了,但是一次外出就医再次触动了她,“我们带一位艾滋病学员去医院检查,做针对性的治疗,那里的护士都不敢碰学员的病例,让我们送过去。”
医务室副主任于鹏向记者讲述了另一个委屈的事情。“不少艾滋病学员因为身体疼痛,为得到止痛药和安眠药,有7位学员结成团,每5分钟摁一次铃,把我叫我过去,但是药是按照规定吃的,为了他们的健康,我最终也没有妥协。还有学员发小孩子脾气,经常和我们反着干,我们只能尽力劝阻。”
记者了解到,这个医护室只有4个人,都是女性,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工作的特殊性使她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因为工作量大,平均每人要照顾近30多个戒毒人员,我们工作虽然苦,但希望治疗的病人能配合我们,不要闹情绪,保持病情的稳定。”王利英说。
记者手记
多少人因“第一口”从此坠入深渊 3天的经历,记者吃住在
戒毒所,和戒毒人员零距离接触,和十几名戒毒人员面对面进行交流,体验到的是毒品在这里消失,新生活在这里开始。因为吸毒,他们家破人亡,散尽了无数家财;因为吸毒,感染上了艾滋病,生命走到了尽头;因为毒品,让更多的无知人群走进了犯罪的道路……走出去的戒毒人员,又走回来,即使信誓旦旦远离毒品,但是朋友的一句招呼,让他立刻不能控制自己,再次复吸,再次步入堕落的轮回。
随着冰毒等新型毒品的入侵,更多人容易被迷惑,以为冰毒是味精,摇头丸是巧克力,却不想,这是一种比传统毒品更加侵蚀的毒品。“千万不要吸第一口”,多少人是因为好奇的“第一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多少人因为“无所谓”的“第一口”,从此坠入深渊。戒毒所里八成以上的戒毒人员是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新型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的侵蚀是不可逆的,并且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类似的环境被触动,很容易勾起对毒瘾愉悦的怀念,从而继续吸毒,心瘾最难戒。
戒毒,不仅仅需要戒毒所的强制作用,与毒品的战争也不是短暂的,需要我们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营造一种全社会参与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场战争,给戒毒人更多的呵护。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 姜豪 通讯员 许梅冬 蔡淑香 图/本报记者 李隽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