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的高新区。(资料照片)
人才公寓(资料照片)
摆渡公交车(资料照片)
时间倒退回6年前,那时这里没有马路,没有人烟,有的只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如今它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宽阔的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楼拔地而起,徜徉于景观河畔,一幅幅美景尽收眼底。然而,你看到的这些只是这座新城的表面,不过是众多亮点的“凤毛麟角”,做高做新,不经意间,一座宜研、宜业、宜商、宜居的科技
人文生态新城正在崛起。
如果把青岛高新区的历史进程打上版本标记,那么,“1.0版本”和“2.0版本”让青岛高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一区多园的变迁。2007年11月,青岛市委、市政府重新调整青岛高新区管理体制,成立了新的青岛高新区工委、管委,在胶州湾北部设立高新区主园区,加足马力向青岛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努力推进,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型科技新城的“3.0版本”的序幕由此拉开。
关键词:道路向拉链式马路说拜拜 走在高新区街头,崭新、宽阔的马路,美丽的绿化带,处处展现着一座新城的气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高起点,那你就错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含量”正是体现在它的“高瞻远瞩”。仔细观察会发现,马路上竟找不到一个古力盖。“市政管线铺设全部采用综合管沟,古力盖不是没有了,而是藏进了马路附近的绿化带里。”高新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路面以下设有管沟,市政管线全部在这里。
按照以往的直埋式做法,一旦管线出现破损或者需新增管线,往往需要对马路“开膛破肚”,不仅后期维护成本高,而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管沟整体呈组团网状布局,在地下互联贯通,就像一个地下小型走廊,里面还可行驶小型机械作业车,工作人员进出作业十分便捷。而且建设管沟前充分考虑了未来的发展,也预留了很多可发展空间,将来如果有其他新的市政管线架设,或者有企业特需的管网架设,都能从综合管沟里走。
关键词:交通摆渡公交路边招手即停 如果说道路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硬件”,那么交通就是这个城市走向成熟的“软件”。“从2010年开通首条761路公交线路以来,目前服务高新区的公交线路已达10余条,使得市区、城阳、高新区之间得到有效衔接。”高新区公共事业中心工作人员说,公交系统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与之相关联的是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分布。面对现有居民多是企业员工,且居住分散的现状,如何实现居民外出的及时、便利,就需要有一个灵活的办法。
关键词:住房在建房地产项目38个 截至目前,红岛经济区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38个,总占地面积约34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约91万平方米。目前,高新区共引进商业配套项目31个,涵盖城市综合体 、科技大厦、星级酒店、金融机构、综合性超市、国际连锁餐饮、文化体育中心、物流中心、配餐中心等多种商业业态。
与住房相配套的是居民供热,记者了解到,红岛经济区已启动“非煤化”供热区建设,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淘汰现有燃煤锅炉,取而代之的是天然气、海水源、地源及污水源热泵等新能源供暖,其中天然气将成为主要能源。“辖区天然气年保障能力为 2.6亿立方,目前用气量为1500万立方。”泰能高新燃气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同时,环湾大道DN900高压燃气管线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0亿立方的天然气供应,完全可以满足红岛经济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项目开工8个市级重点项目 记者了解到,为体现现代化、国际性、高端性要求,红岛经济区还统筹推进市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14个市级重点项目,在建8个,待建6个,累计完成投资约5.6亿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4条配建道路开工建设;市科技馆完成初步设计,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到位;市文化艺术中心、奥体中心、会展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和红岛湿地公园完成初步设计。
其中,红岛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位于青岛市高新区西片区,火炬路以南,会展中心以西,占地约50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未来将建成一所三级甲等综医院。
关键词:教育牵手名校建现代化小学 2014年2月28日,红岛肖家社区突然热闹起来,当地第一所现代化小学开课了,1800名小学生背着书包,在家人的殷切期望和目光注视下走进新课堂。陈旧的校舍被崭新明亮的教室取代,孩子们第一次坐在科学探究、科学实验、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上课,第一次亲密接触形体礼仪、名著赏析、演讲口才等特色课程,第一次在室内上体育课……“以前辖区近1800名小学生就近分布在7所社区小学内,学校布局不合理、老师资源分散、校舍陈旧……”红岛街道教委办工作人员说,红岛中心小学牵手山师附小,最大办学规模46个班,可满足2000名学生就读。
“教育关乎着孩子的未来,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红岛经济区社会事务局副局长毕少华说,红岛中心小学的启用,只是改善了红岛片区的教育资源,今后红岛经济区将继续在教育上投入。这包括投资7000万元,在河套街道新建一所小学,设置36个班,可满足1400余名小学生就读;加快银河国际学校建设,满足高新区东西部教育资源需求,该项目力争2015年9月份投入使用;青岛中学项目也将开工建设,打造一所集幼儿园到高中一体的现代化学校。
■延伸
“产城一体”全新布局 做高做新,胶州湾北岸正在崛起一座科技人文生态新城。青岛高新区在新的历史节点勇敢地翻开战略提升的五彩华章——着力建设智慧型、生态型的蓝色高端新兴的高新技术园区,积极打造“蓝色经济”升级版。
如果把青岛高新区的历史进程打上版本标记,那么,“1.0版本”和“2.0版本”让青岛高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一区多园的变迁。2007年11月,青岛市委、市政府重新调整青岛高新区管理体制,成立了新的青岛高新区工委、管委,在胶州湾北部设立高新区主园区,加足马力向青岛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努力推进,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型科技新城的“3.0版本”的序幕由此拉开。
“在以科技服务业为核心的‘1+5’全新格局下,青岛高新区重点打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高端智能制造和节能技术与新材料产业,日益凸显的5个重要产业板块争奇斗艳。”青岛高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凝聚智慧之光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已初具规模,30平方公里的青岛软件科技城今年陆续引进中国移动青岛云计算及互联网研发基地、中国智谷青岛园区等专业园区,着力培育特色“园中园”,清控科创慧谷、招商局青岛网谷等园区加快建设,引进东方荣华一体化云计算平台等一批重点软件产业项目。
主打“海洋”基调的生物与医药产业加快发展。2平方公里的“青岛蓝湾药谷”已正式开园,成立了青岛市第一只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出台了专门的产业扶持政策。累计引进总投资44.4亿元的31个产业项目,11个项目竣工投产,与北科建共建生物工程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国内最大的12万平方米蓝色生物医药孵化中心已投入使用。
体现海洋高新技术的海工装备研发产业、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加快集聚,总投资50亿元的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研究院暨青岛国际海洋装备科技城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已有11个海洋装备研究机构确定入驻,将建设全国最大的海洋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创建机器人产业联盟,出台了专项产业鼓励政策,引进建设了两个院士工作站,开工建设北方最大的智能机器人特色园——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软控科捷、华东机械锻造、宝佳等22个机器人项目入驻机器人产业园,总投资22亿元。
高端节能新材料产业发展加速,青岛高新区即将建成投产的赛瑞达公司石墨烯导电膜产品国际领先,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该项目为依托,启动建设青岛国家石墨烯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已与20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计划今年签约入驻10个项目。
文/本报记者 娄花 图/本报记者 高绪亮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