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位于市北区西北部,范围为海泊河以北、杭州路——四流南路以西、李村河以南、规划海岸线前沿以东围合区域,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距流亭国际机场15公里、距青岛新火车站3公里、北部跨海大桥横跨胶州湾、南部海底隧道连接
西海岸,是据陆揽海之地。
滨海新区范围内列入
老企业搬迁计划共有31家企业 ,规划搬迁片区4个,加快老企业搬迁步伐,就成了有效促进片区改造升级的必经之路。目前,已完成搬迁企业10家,搬迁片区1个,同时,
青啤麦芽厂、海晶、捷能、国电蓝德等4家企业正在进行新厂区建设,即将实现搬迁。
转型之中引强选优 老企业搬迁的过程是吸引聚集高端产业的过程,滨海新区管理办公室积极引导商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落户,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动力机械厂搬迁纳入老城区企业搬迁计划后,将进行片区开发,规划用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拟引入科研中心和总部项目。目前正在推进项目地块土地入储,预计将于年内完成挂牌拍卖。片区内的百洋医药产业园一期已建成,二期将于近期开工,三期正在进行规划方案深化。青建长沙路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方案论证。
发展之中民生为上 老企业搬迁地块大部分配建了保障性住房,大大解决了中低收入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 ,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满足保障房需求,市北滨海新区会同市建委、市规划等部门,协助企业提速提效办理施工手续,解决施工前困难,确保保障房尽快开工。片区内10个已搬迁项目提供保障性住房近4000套,约27万平方米;同时,作为青岛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地块的专汽地块和阀门厂等老企业搬迁地块,可为4000余户棚户区改造居民解决住房困难,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
谋划之中多点突破 位于滨海新区李村河以南、瑞昌路以北、环湾大道以东、胶济铁路以西的总部大道项目可改造用地约1450亩,将首次采用总体开发模式。这是在传统搬迁改造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面积较大的片区的改造突破,由政府招标确定一级土地整理单位,再由政府和一级土地整理单位组成项目指挥部统筹土地整理和规划建设,实现片区“大规划、大发展”的目标。目前,该片区已与中铁建集团签订《青岛市市北区滨海新区总部大道项目土地开发投资实施协议》,并完成中铁建青岛投资有限公司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亿元。引导商业 、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落户,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将片区内老工业企业外迁,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重心转移,促使环湾总部大道产业集聚区驶入提速增效快车道。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地区总收入80-90亿元。
规划之中产业预留 为加快老企业搬迁重点片区的发展,对占地面积大,发展势头好的片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功能定位。位于四流南路西侧,李村河南侧的捷能——海晶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心、两带、三片区”的规划结构,将打造成为集现代工业、科技研发、商务办公、高端居住、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片区。位于孤山以北、铁路线以东、规划长沙路以南区域的孤山北侧产业片区,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将打造集商务办公、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商务科技产业园区。
建设之中配套先行 为配合环保搬迁,片区改造升级,滨海新区管理办公室着力加强市政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推进道路及水、电、气、暖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片区商业及居住价值。目前,长沙路立交桥及长沙路打通拓宽工程经积极争取已列入市财力投资计划;长期以来制约区域发展的瑞昌路35KV变电站及滨海Ⅱ号站也已开工建设,将大大提高滨海新区电力承载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充分考虑周边布局,全面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养老务等配套设施,在已搬迁的10家企业周边(具体地点),新规划了中学3所、小学3所,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4家,充分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切实提升片区生态宜居水平。
一个个老企业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铁路、道路等基础设施大项目的破土动工、一片片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居民区拔地而起。通过搬迁改造和实现企业升级改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老城区功能;通过产业集聚、调整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
市北区滨海新区将依托区域内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工业资源等优势,规划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商务区、科技商务聚集区,都市居住服务区、创意文化体验区以及总部大道、商务大道、科技大道、景观大道,同时筑就一条凸显城市水岸形象的滨海岸线,实现“四大片区、四条大道、一条岸线”一体化发展,打造滨海新城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