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申报“全国校园足球试验区”办4级联赛

2014-11-18 09:2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薛风楼拿一本相册,一页一页翻着:“这位是院士,这位是著名画家,这位你肯定认识,于大宝。对于我们 66中来说,他们都是优秀毕业生。”作为青岛市目前唯一招收足球特长生的普通高中,66中已经连续20届拿到青岛“市长杯”高中男子组冠军,具有垄断性的优势。作为校长,薛风楼说“希望给这些有特长的学生一个接受完整教育的机会”。让踢球的孩子有学上,解决的是一直困扰校园足球的“对接”问题,而更重要的衔接,是让更多上学的孩子有球踢。这一问题,在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青岛市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2015~2024)》中有所提及,作为中国足协最早确定的试点城市之一,青岛将申报“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未来将建立四级联赛体系。

  ■现状如何? 100所特色学校近3000注册人口,还嫌不够

  孙瑜说,在调任宜阳路小学校长之前,她甚至没有完整地看过一场足球赛,如今,她成了孩子们最忠实的粉丝。11月15日,宜阳路小学足球队前往鲁能足校参加了“谁是球王”山东赛区娃娃组的比赛。“决赛输给了淄博的一支球队,孩子哭得可伤心了,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快乐。”孙瑜没有理由不成长为一个球迷,因为足球如今是宜阳路小学最著名的名片,“每天下午,我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踢球,那种原生态的场景真是非常令人感动。”

  与平安一小、人民二小等足球传统学校相比,宜阳路是一个典型的因足球而成名的小学,他们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校园足球”。2007年,也就是“校园足球”启动之前两年,青岛市率先推出“ 阳光体育  快乐足球”,宜阳路小学借的就是这股东风。

  和宜阳路小学一起代表青岛参加“谁是球王”山东赛区娃娃组比赛的是另一所因足球而成名的学校:胶州中云小学。中云小学原本只是一所普通的打工子弟小学,因为发展足球被政府和媒体关注,如今已经与振华小学合并,成立了中云振华教育集团,目前在校生达到了4200多人,在未来的规划中,新校区的教学楼将有一层专为足球而保留。无论宜阳路小学、中云小学,还是城阳区的多所小学的成功经验,都可以说明,在小学阶段开展校园足球并不难,因为孩子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和场地。在青岛是这样,在全国也是一样。

  “自2009年6月开始,截止到2012年底,校园足球活动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陆境内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达到5084所,注册人数191766人,吸引了270万名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绿茵场地,”这是中国足协官方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

  在青岛,“校园足球”全面启动的最初两年,注册人数在2000人左右 ,后三年逐渐增至接近3000人,试点学校的数量增至100所。从数据上看,把青岛放在全国范围内仍是领先的,但作为足球城,青岛有更高的要求。按照《青岛市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2015~2024)》的设想,到2024年,争取经常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小学、中学、大学数量达到学校总数的35%。

  ■出路何在? “给有特长的孩子一个接受完整教育的机会”

  经常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在小学阶段实现起来很容易,在初中和大学阶段只要有相应的比赛作为保障,也有其可行性,最难的其实是在高中阶段。

  目前,参加“市长杯”高中男子组比赛的球队基本只有8到10支,其中又以职业高中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一直坚持招收足球特长生的66中,就显得独树一帜,连续20届夺得冠军不足为奇。

  “足球一直是66中的传统,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足球特色学校,青岛市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这些传统是我们不可能丢掉的。而且,我们有专业的教练员,单老师有亚足联B级教练员资格证,曲老师以前是专业足球运动员,而且我们有标准的11制足球场。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出了那么多的职业球员,于大宝、刘军帅、朱建荣……”在66中当了八年校长的薛风楼说,单是2014年学校就招收了17名足球特长生,这当中很多人本身已经入选了中能梯队,“教育局对我们的足球特色也是非常重视,招这些孩子甚至没占用特长生名额,都是计划外的。”

  据1988年就来到66中工作的体育组组长单继伟介绍,前些年因为大环境的影响,青岛市的高中一度存在招不起来足球特长生的局面,“过去,高中就是17中、25中还有66中,基本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特长生太少,基本就只剩下我们还在招了。”

  踢而优则学,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能够通过足球特长进入高中继续学习,对于那些担心成不了职业球员学习又半途而废的小球员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不可否认,为足球特长生开辟“绿色通道”也会让其他学生感觉不公平。

  “我个人理解,教育就是一代熬一代的事情,高中或者大学,其实是一个提高素质的过程,并不在于具体学习什么课程内容。在我们学校,会开设很多兴趣班,体育方面有男足 、女篮和拉拉操,还有艺术方面的一些兴趣班,为孩子们创造各种平台,让他们发展成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反过来,我们也希望给有特长的孩子,提供一个让他接受完整教育的机会。可能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机会给了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校给的是篮球或者音乐特长的。”少年时代练过田径,后来却考进数学系的薛风楼,对于足球和体育的理解还是挺超脱的。毕竟,对于66中来说,依靠足球特长生继续卫冕“市长杯”已经没有很大吸引力了,这个平台需要承载更重要的使命。

  ■平台在哪? 申报“全国校园足球试验区”,办四级联赛

  初、高中足球特长生升学的保障制度,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保障,而且这一点也并不是校园足球最重要的方面。“重要的还是要让这些在小学阶段接触到足球的孩子,在初中、高中有继续踢球的平台,有制度的保障,而不是碰到一个重视足球的校长,就能继续踢下去,相反的就停滞。合理健全的制度和模式,是可以让足球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的,是必然的,而现在还处在一个出人才的偶然阶段。”岛城足球名宿刘国江在回顾曾经被人津津乐道的“1316工程”时,也认为,当时虽然出了郝海东等一批球星,但八一体工大队全国招生、过早地专业化训练是不利于规模性培养人才的。

  断档,对接不流畅,更为关键的还是到了初中、高中,那些在小学阶段踢球的学生没有继续踢球的舞台了。这一点,也是教育部提出打造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的初衷。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四级联赛,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行,并且会重新走入上世纪80年代“萌芽杯”“幼苗杯”的时代,出现过早拔尖的状况。但是,联赛制度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还是有其可行性的。

  与锦标赛、淘汰赛不同,联赛制度决定了每支参赛队伍要进行同样多的比赛,对于调动参赛球队的积极性是有很帮助的。可以想见,如果能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建立相对完善联赛机制,就不至于出现有特长的足球少年扎堆的局面,66中也就不会“一家独大”了。“因为我们在足球环境并不好的时候也坚持招收足球特长生,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名气了,很多学生在选择高中的时候也就更倾向于我们,因为在这里,他们既可以踢球也可以上学,而不是把足球扔下了。毕竟,他们还是需要两条腿走路的。”单继伟说。

  11月13日,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青岛市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2015~2024)》和《关于加快青岛“足球名城”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了申报全国校园足球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其中,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办的四级联赛未来将成为重中之重。在全市范围的四级联赛建立之前,很多学校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踢球机会,也开始筹备和举办“校长杯”足球联赛。“我们计划明年5月份推出‘校长杯’联赛,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参加,组织6到8支队伍,其中足球特长生和新疆班的学生会分散到各个队中,一方面保证各队实力基本均衡,另一方面让大家通过比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