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棘洪滩水库观察拍摄。
志愿者在湖南桃源沅水流域拍摄的中华秋沙鸭。
半岛都市报12月7日讯(记者 景毅)12月6日和7日两天,青岛观鸟护鸟志愿者遍访姜山湿地、大小沽河、棘洪滩水库 、罗家营湿地等候鸟栖息地,只为
寻找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的身影,记者也跟随志愿者进行了探访。该活动被命名为2014年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是由阿拉善SEE基金会资助,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牵头组织的2014年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活动,在全国18个省区市的100多个观测点同步进行 ,以期掌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真实迁徙越冬数量。
7日早上7点,记者跟随志愿者薛琳、曾晓起、于涛、宋肖萌、张逸雷来到棘洪滩水库观察拍摄中华秋沙鸭。志愿者薛琳介绍,12月6日他们先后去了姜山湿地、大小沽河3个秋沙鸭曾经出现或者越冬的地方搜寻,虽然发现了不少秋沙鸭的身影,但都不是搜寻的最终目标中华秋沙鸭。
由于刚下过小雨,7日早上棘洪滩水库大部分水面都笼罩在水雾中,这给观察活动带来很大麻烦。即便如此,志愿者还是非常认真地沿着水库边走边观察,只要发现水面上有小黑点就下车仔细观察。在5个多小时的观察中,志愿者们发现并拍到普通秋沙鸭、凤头鸭以及在青岛十分罕见的斑脸海番鸭等鸟类,但就是没有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身影。当天下午,众人又奔赴胶州少海和罗家营一带,但观测结果也不理想。“看来青岛的确不是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的主要地点,之前发现的应该是个别混入其他鸭群迁徙,途经青岛时在一些环境适宜的地点休息。”曾晓起分析道。“没有发现也是收获,这就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志愿者们说道。
青岛市林业局野保站高级工程师王希明介绍,秋沙鸭有多个种类,中华秋沙鸭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是鸭头部有放射形的发冠,二是腹部协羽上有黑色鱼鳞状的斑纹。上世纪90年代 ,他曾在唐岛湾发现了一对中华秋沙鸭,可惜当时拍照设备不行,未留下照片。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稀少,是与大熊猫、滇金丝猴、华南虎齐名的中国国宝,现存的总数量只有几千只。由于中华秋沙鸭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尤其对水质变化比较敏感,它们的生存与否及数量变化,是河流环境质量的明确标示,为旗舰物种。中华秋沙鸭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缅甸,泰国,在越南可能已经灭绝。
据王希明介绍,从去年冬天至今,青岛又新发现并记录了两种鸟,一种名为灰林鵖(bi),另一种叫冠鱼狗,青岛的鸟名录也从原来的389种增加到391种。
曾晓起介绍,青岛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观鸟协会,大家多是各自为战。作为此次寻找中华秋沙鸭青岛地区负责人的张逸雷也有同感,他告诉记者,最近几年青岛的拍鸟爱好者越来越多,数量早已超过百人,这些拍鸟爱好者的关注点都在如何拍到漂亮鸟类照片,至于鸟类的生活习性、迁徙路线、生态分布等情况不会专门研究,“这些拍鸟爱好者里面真正长期观鸟护鸟的只占到一成左右,也就是说全青岛的观鸟护鸟者数量只有十几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