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2月16日讯(记者 张同顺) 一位是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将汉语的文学魔力发挥到极致的语言魔术师,另一位是集背叛、冒险和时尚潮流于一身的法国作家,是“法兰西三星”之一。12月16日上午,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莫言与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
勒·克莱齐奥两位大师在
山东大学进行对话,畅谈“文学与人生”,本报记者也专程赶赴济南进行了采访。
莫言与勒·克莱齐奥都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文学与人生的体验这个话题的阐释,两人也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切入。
莫言说,文学与人生是相互影响的。他小时候没有书,但可以用耳朵来听,在农村集市上,在家里的炕头上,聆听专业说书人的评书,聆听长辈们的讲述。就是这样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阅读,支撑起他写作的价值观。而写作,就是把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写进去,展现人性当中的善恶美丑。
关于文学与人生,勒·克莱齐奥说,他出生于1940年,是一个战争的年代,贫困和苦难也伴随着他的幼年。1944年,他跟母亲和外婆逃难到一个小山区,生活虽然贫困,但大自然给了他美好。回忆起来,当时在小山区拾麦穗的场景可能是他最美的记忆了。勒·克莱齐奥说,战争结束以后,他有机会接触文化、文学的时候,他总是希望在文学作品当中,能够收集到这么一种力量,让他能够与大地、与这个大地上的农民有一种亲近感。
莫言与勒·克莱齐奥分别阐述了他们对于法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认识。莫言回忆起自己1998年第一次到法国巴黎的难忘经历。莫言说,他在临去巴黎之前,已经通过之前阅读法国相关的小说,对法国的自然风光、人文地理,尤其对法国人,有了很多非常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到了巴黎以后,感觉这个地方很熟悉。
莫言认为,法国作家对中国当代作家来讲,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革期间,大家阅读很少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到很多法国作家的书。他觉得法国作家除了传达给国人法国的人文、历史、自然等一些可以触摸、可以感觉的东西之外,更重要的是传达给国人一种精神,一种自由 、浪漫的精神。莫言认为,法国“新小说”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当代小说有非常大的启示。
勒·克莱齐奥特别喜欢莫言小说的幽默。他说,这个幽默是非常重要的,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非常可怕的、苦难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幽默感,苦难也就成为难以逾越的苦难。而莫言所具有的幽默感,实际上就是与这种可怕的东西拉开一定的距离 ,实际上也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方式。勒·克莱齐奥说,他小时候对战争中的炮弹和炸弹很害怕,但他的母亲就幽默地告诉他,“别害怕,这只不过是打雷”。其实这种幽默,也一种是对人生面临绝境的一种对抗。
当天,为目睹两位大师的风采,前来观看的人挤满讲堂,人气爆棚。在交流临近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给现场的师生自由提问的机会,因为只有4次机会,师生纷纷举高了手以争取机会,获得提问机会的同学也表现得非常专业,提出尖锐的问题希望得到回复,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据了解,莫言和夫人邀请勒·克莱齐奥12月17日一起到高密去看看这块神奇的土地。勒·克莱齐奥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梦。
■人物名片
文学天才勒·克莱齐奥 勒·克 莱齐奥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当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勒·克莱齐奥喜欢中国文学,他觉得中国文学具有一种特别大的想象力。他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老舍。
著名翻译家许钧与勒·克莱齐奥相识30余年,曾翻译数部勒·克莱齐奥的作品,当天的交流中,勒·克莱齐奥用的是法语,由许钧翻译。许钧说,勒·克莱齐奥是个文学天才,而且是一个顽皮的天才。勒·克莱齐奥7岁开始写小说,11岁开始写诗歌,中学的时候理工功课不是特别好,但漫画特别好,23岁就发表了一部小说的《诉讼笔录》。
现在,勒·克莱齐奥每年下半年都住在南京,担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作家。许钧说,勒·克莱齐奥在南京大学喜欢吃食堂,经常一个人在食堂吃面条,不过他最爱吃的是米饭。勒·克莱齐奥74岁了,但还偷偷买了一辆自行车,一个人骑自行车。
莫言是山东大学首位讲座教授 莫言与山大有着深厚的渊源,2000年他的女儿管笑笑考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山大邀请他担任兼职教授。从2002年起,山大又聘请他与贺立华教授联合培养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研究生。2013年受聘成为山东大学首位讲座教授,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并为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开坛首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