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随机抽取一位同学来“守护”,一个星期内要默默关注他、帮助他,但是不能让他知道。活动持续一个星期时间,一个星期之后谜底揭晓,看看默默“守护”你的人是谁。这是宁夏路
小学近期组织的一个“我是你的守护天使”的活动。尽管最后有的小学生热心却帮了倒忙,有的历时一个星期也没有发现自己要守护的人需要啥帮助,但在活动组织者郭斐看来,这种体验式的课程,不光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更愿意去融入这个课程,同时他也希望孩子能懂得,父母也一直是他们的守护天使,要学会感恩。
守护天使至今印象深刻 宁夏路小学大队辅导员吕倩的办公桌上,至今还放着一叠写着“爱心天使互助卡”的卡片。“亲爱的爱心天使,请你一周内,默默地关心、帮助XX同学,但是不要让他知道。一个星期后,请这个同学在卡片的反面,对感受到的你的帮助进行评价。”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个孩子的名字,而在卡片的背面,则是这个孩子写下的亲身感悟。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也随便抽出了一张卡片,在卡片的背面写着:“ 丁思琪同学,谢谢你这一周对我所有的帮助,你的热心令我感到了温暖,那次在我闷闷不乐时给我的那张笑脸,让我无法忘怀。谢谢你,我的朋友!”大队辅导员吕倩老师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这些卡片都来自于学校近期组织的一次活动。“几乎每个同学都有涉及,一开始只是在一个班里尝试,后来感觉效果很好,就全校组织了一次。”吕倩说。
而在吕倩的办公室里,恰好也有一些孩子正在参加活动。记者随便问了几个,几乎每个人都能清楚记得自己曾经守护过的同学和要守护自己的同学。“我当时抽到的是一个男生,我帮他收拾了好几次桌子,还教他怎么整理书包。”现在读六年级的刘翔宇告诉记者。
每个人都是守护人也是被守护人 记者了解到,这个活动的最初组织者是学校的心理老师郭斐,为了组织这次活动她也费了一番心思。“上课前先把这个卡片发到个人,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收上来之后全部放到小箱子里,打乱之后再由学生自己抽取,抽到哪一位同学,那他就是这位同学的守护天使。”郭斐告诉记者,“这样,每个人都是一个守护天使,而每个人也都有人来守护自己。”
这样的一个活动,也有特殊的规则。“每个人都只能默默地关心对方,不能让对方知道,而且还要一直关注他,看他有什么需要的地方,然后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他。守护的时间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我们会一起揭晓,每个人负责守护的是谁,然后谁又守护自己。”
郭斐老师告诉记者,自从活动开始之后,班里的氛围也有一些特殊的变化。“每个人都知道有个人在一直关注着自己,一言一行都会注意,同时还需要一直琢磨着怎么帮助自己守护的同学,同时还不能被他轻易发现。”她说,“这样一方面给孩子制造了一些悬念,孩子愿意参加,而且每个人都需要去关心其他人,又知道有个人在帮自己,班里的氛围也十分温暖。”
“一个星期悄悄过去了,我明显感觉到到了小宁(化名)同学对我的真诚帮助和关心。这个平时对我有些抵触的同学变得热情起来,即使我不需要也会主动询问我的情况。他让我放松了许多,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特殊的温暖。”这是一位参加活动的同学在卡片背后留下的感受。
郭斐告诉记者,在一个星期之后,她特意在课上安排“谜底揭晓”,每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下自己这一个星期里守护的人是谁,都为对方做了哪些事情。“对孩子来说,这个最后既有惊喜,也有感动。惊喜的是,有的孩子发现守护自己的竟然也是平常就很要好的朋友,感动的是,有很多平常比较少说话的同学竟然默默帮自己做了这么多事。”郭斐告诉记者。
有人默默守护自己感觉很温暖 记者注意到,在所有的卡片当中,像“温暖”“感动”这样的字眼不在少数。有的同学也表达得非常真实,说自己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中,并没有感觉到有谁明显地在帮助自己。当然,在守护别人的时候,不少孩子也做了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们当时每个人起来分享的时候,就有同学说,自己本来打算把书和本子拿出来准备做作业,没想到去上个厕所的时间,回来就发现书本都装进书包了,没办法还得再拿出来。”郭斐笑着告诉记者。而对孩子来说,像这样“帮倒忙”的情况并不在少数,但是孩子们在说起这些细节的时候,也只笑着跟大家分享。
“当时守护我的是班里的一名男生,其实一开始我就发现了,因为他做得太明显了。他刚开始那几天都抢着帮我拿饭,或者我的书掉到地上他也帮我捡起来。”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守护天使”,现在读五年级的于语斐笑着说。而同样参加了活动的小凡同学当时因为请假缺席了最后的“谜底揭秘”,直到现在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守护天使”是谁。“我一直都不知道,但是确实感觉那时候有同学帮了我,当时感觉真的挺温暖的。”
初衷
让每个孩子都能爱别人 谈起设计这此活动的初衷,郭斐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这次活动的最初创意来自于自己参加的一次心理培训。“当时参加的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学员,彼此之间都不认识,所以我们的心理老师就做了这么一个活动,当时是只有三天的时间,主要是增强我们团队的凝聚力。”郭斐说。不过,这次的活动在成人世界中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在她看来,可能成年人更觉得是一种游戏,参与度并不算高,而且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已经越来越丧失了相互关心的能力。
而这次活动也给了她灵感,稍作改变也应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对于目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男女生之间已经有条明显的“三八线”,这个活动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打破他们心里的这种小隔阂,增加班里的凝聚力,让每个孩子在班里都有被关注的温暖。”郭斐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孩子如果想爱上学习,先要爱上他所处的课堂,这样才能保证他每天喜欢到这里上课。
另一方面,郭斐则希望让每个孩子都能懂得去关心别人。“现在的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平常一直被关心,但是缺少关心和爱别人的能力。这也是有许多人会说他们这代人会很‘独’的原因。”郭斐说。而通过这个小活动,她也给了每个孩子这样一个亲自体验的机会。“这更像是一种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去体会一下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孩子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一直都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能力,只是我们现在的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根本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郭斐告诉记者。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祥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