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和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8个督查组,对我省各地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本报记者跟队进行了采访。
新型城镇化涉及人、业、地、钱、房等多方面问题,记者选择地、钱两个方面,观察了各地的改革突破。
向改革要地,让集体建设用地活起来 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土地。而今年起国家减少对东部地区的指标分配,今年我省的用地计划即减少6万余亩,减幅达20%。
除了国有土地存量挖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传统办法,记者看到,有的地方探索向“改革”要地。莱芜打破集体建设用地“只能本村和村民使用”的限制,推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累计盘活8000亩土地,已成为当地中小企业用地的主要来源。
12月3日,莱芜市莱城工业区内的山东希格斯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厂内忙忙碌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已经出产。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春发说,他们所用的这150亩土地就是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属于邹高庄村和港里村。
“用起来与国有土地没多大差别:规划、立项、环评都得有,也要经市政府批准,颁发土地使用权证,也可以抵押贷款。”孙春发说,希格斯公司2012年创立,需要100亩地,就是找不到。这块地是莱芜诺菲亚照明电器有限公司2007年办了手续的集体建设用地,他们就收购了经营不善的诺菲亚,得到了该地块余下45年的土地使用权。
“以往,集体建设用地只能本村和村民使用,本村没项目,只好闲置。”莱芜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希格斯公司这块集体建设用地一样,莱芜近年来流转了600多宗8000余亩土地,相当于莱芜全市3年的土地指标。这类土地成为中小企业主要用地来源。”
记者在德州获悉,德州市也正积极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列为国家农村土地管理改革试点,请示文件已提交国土资源部待批。
大量投资从哪里来? 接纳
农民进城需要钱,让留在农村的农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也需要钱。
冬季的临沂市中心城区仍然工地遍布。最近10年间,临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都翻了一番,眼下又要建城区人口30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为了提高城市承载力,今年打响了三年“城建大会战”,对道路桥梁、四供两排、园林绿化来个大改造、大提升。“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今年一年投了70亿元,顶过去七八年,2/3埋入了地下。”临沂市副市长边峰告诉记者。
城乡统筹也需要大量投资。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介绍,寿光刚刚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所有老百姓都喝上了放心水,累计投资6亿元;城乡公交投入2.9亿元;“村村通主干道”投资2.8亿元;管好“一只垃圾桶”,每年投入9000万元……
德州市测算,在德州,每转移一个农业人口需要成本约9万元。其中,政府要为其提供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每人约2.3万元;企业要承担其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保险费用,约2.2万元;个人得承担本人社会保险、个人及子女教育发展、购房等费用,约4.5万元。以此推算,2020年前全省进城落户700万农民,需要6300亿元。
各地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威海市各区县国有融资平台通过金融机构,今年成功发行了威海经区债、文登金滩债、荣成二期债等6只城投债,累计募资64亿元,拉动基础设施直接投资140亿元;临沂市城投集团拥有17个全资子公司,总资产410亿元,通过项目贷款、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私募债、信托融资及股权基金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济南市协调金融机构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中期票据、信托产品、短期融资券等筹集资金。
市县还好,小城镇评级低、融资难。青岛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拿出30亿元注册资本设立“青岛城乡社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立近3年来,他们成功投资平度南村工业园、平度南村镇北村社区建设等项目,累计到位投资超10亿元。
随着国家对政府债务控制的加严,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才是王道。在潍坊市高新区,一座总投资25亿元、由阳光人寿保险控股55%的“阳光融合医院”已经完成装修,在作开业前的最后准备。“这是证监会批准的全国保险资金投资医疗的第一单。”潍坊市副市长夏芳晨说,而这笔投资落户潍坊也有“改革土壤”:潍坊是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最早允许三甲医院私营的试点城市。
而在寿光,由21座楼组成的高标准的“东城学校”,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民营企业寿光世纪教育集团租用运营,今年首年招生即非常火爆。在昌邑红河镇,大企业乐港食品公司处理肉制品要用蒸汽,其锅炉同时为镇区居民供暖。
民间资本捐助也是一支补充力量。在临沂,金锣集团为新型农村社区捐建了100套污水处理设备;在枣庄山亭区桑村镇,企业家自发捐建了敬老院,在13个村搞了捐助;在潍坊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企业家徐林收被村民选为村书记,捐资修路、建小学,垫资为全村盖起了小二楼。
“改革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 记者在连日采访中了解到,由长期的“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各地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中发现,还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突破。
刚刚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寿光遇到一个问题:城市供水归市政部门管,农村归水利部门管,两者的标准不一样。两者的机构都不能动,还得再成立一个“水务集团”。与此类似的还有:城市交通归市政管,农村交通归交通部门管;城市绿化归园林管,农村归林业管。同在一个县城,后续管理的交叉很厉害。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各地的改革措施多处在调研、试点阶段,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如诸城提出了“三换三集中”方案:在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置换,同步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建立农民权益综合保障机制,实现“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股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换保障”,推进人口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潍坊也提出在农村推进“一改二动三集中”、在城市“宅基地换学区房”拉动农民进城的设想,目前也处于调研、测算阶段。
由于顶层设计并不明朗,过去的一些尝试碰到了天花板。莱芜市2008年曾开展过“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试点,对不符合“一户一宅”、多占宅基地的农民通过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每平米每年1-5元,归村集体支配)引导其退出。起初的36个班子强、秩序稳定的村没有问题,但在全面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质疑,最终因缺乏上层依据而停止。
为引导人口向社区集中,莱芜市2009年还尝试“宅基地跨村安置”,允许农民将本村宅基地退出,到城郊新型农村社区成本价买房。但是因为承包地还在老村,农民的积极性也不高。
在资金方面,今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以后只有省级政府可以作为举债主体,市县级政府如有需要须由省级政府代为举借。这颠覆了市县政府的既往经验。如何科学地安排花销,如何找到钱、用好钱,对各级政府还是一种考验。(杨学莹 陈晓婉)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