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救捞中队潜水班长:抢头水 危险留给自己

2015-01-03 06:5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都市报1月2日讯(记者 郝园园 通讯员 王庆厚 于超 张昭) 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机动救捞中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救捞中队”荣誉称号。1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该中队,见到了国家一级潜水员、潜水班长李延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创下了一次下水工作时间199分钟的最长纪录,至今没有人打破。当天,这位入伍近30年的老兵,向记者讲述他在水下的那些事儿。

  潜水工作在普通人看来是非常酷的,可很少有人会当成一份专职去对待。采访中,李延胜告诉记者,他对潜水工作的迷恋,缘于对水的热爱 。“我从小就喜欢游泳,从当潜水兵的那天起,就对潜水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延胜笑着说。

  单兵作业是潜水员水下作业的主要方式,要求潜水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处置水下各种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记者了解到,1990年8月,李延胜考入海军潜艇学院潜水技术管理班,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系统掌握了潜水及水下电焊、电割、援救打捞、摄影录像等技术。除此之外,他还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参加了水下机器人、水下断缆器、某新型潜水装具等多项新科技项目的试验以及新大纲的编写供稿工作。

  1994年4月,中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中队派打捞小分队紧急赶往武汉参加“中山舰”的打捞。李延胜主动请缨,随打捞小分队一同奔赴作业现场。

  “中山舰”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探摸是否成功涉及到国际影响,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如果打捞成功,也能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山舰”已经沉陷在长江江底半个多世纪,具体位置已经不是太清楚,江底情况复杂,水流速度远远超过了安全潜水的规定,能见度为零,而且周围沉船可能不止“中山舰”一艘,在这种情况下探摸“中山舰”的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他积极要求下第一水。当时水流很急,穿上70多公斤的重潜服,用上两副压铅才勉强沉到江底。江底泥沙很深,一脚踩下去想拔出脚来都很困难,在这种环境下作业消耗的体力是平时的好几倍。“我克服种种困难,每次坚持下水探摸时间都在两个小时以上。”据他介绍,经过与同志们连续十几天连续奋战,探摸面积达到几万平方米。“当时每个人身上都伤痕累累,疲劳程度达到人体的极限,但同志们都咬牙坚持。”当在沉船舷侧摸到了“中山”两个大字时,李延胜高兴得热泪直流。

  李延胜深知,潜水工作是一项独立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要胜任这项工作,单凭一时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军事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平时经验的积累。记者了解到,在日常训练和外出执行任务中,他经常到训练一线,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战友。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潜水 李延胜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