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学莹
记者日前从省建筑工程管理局获悉,2014年我省共发生建筑施工
安全事故13起,死亡15人,高处坠落、起重伤害伤人最多。
去年10月以来,江西、广东、宁夏、河南、北京连续发生5起建筑施工坍塌事故,27人死亡。伤亡令人触目惊心,也为山东敲响了警钟。
我省有300万建筑大军,如何杜绝事故,让建筑业摘去“高危行业”的魔咒,让农民工不再付出血的代价?
关键防范“两个不安全” 建筑工地物料设备杂多,一本32开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长达148页,分项检查表19个、检查点上千个,仅脚手架就分为7种。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张英明告诉记者,保证安全关键就是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以去年我省伤人最多的“高处坠落”防范为例,工地有句口诀“三宝、四口、五临边”,即入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在建工程外侧必须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在建工程的预留洞口、电梯井口、通道口、楼梯口要设置围栏、盖板、平网、防护棚;阳台周边、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马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必须设置1米以上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这‘三宝、四口、五临边’落实好了,高处坠落伤亡就可以大大减少。其他事故也与此类似。”张英明说,但买网子、设围栏必定需要钱,恰恰有些企业不愿花这些“保命钱”,心存侥幸,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甚至连安全帽、安全网都买劣质的。这在全国也常见。
在“人”的方面,我省要求对新入场建筑工人进行“三级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都要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可以上岗。但记者了解到,在“用工荒”的背景下,有的施工企业“好不容易招到工人”,工人也恨不得上来就干活挣钱,救命的“三级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安全员的配备上,有的企业重质量轻安全,安全员责任大,工资却比质检员低大约一半,往往派年龄大、业务不强的人干,出现“青黄不接”状况,能力堪忧。
保命钱为啥舍不得 一位建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面上真假安全帽、安全网价格差别很大。合格的安全帽一顶40-50元,而劣质的只卖七八元,一砸就裂;1.5米×4米的一片安全网,好的卖50元,差的只需要十七八元,一个项目都撑不下来就酥脆了。扣件式脚手架的钢管按规定应该用3.6毫米壁厚的,但有的企业为了省租赁费,专门去租2.2毫米、2.4毫米厚的。
为什么连“保命钱”都要算计?这位业内人士“吐槽”说,建筑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甲乙方市场地位不平等。我省每年单体工程总建设量有七八万个,却有2万多家施工企业抢饭吃,竞争激烈,利润很薄,压级压价、垫资施工很普遍,相当数量的施工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
记者了解到,本来,国家规定了专项经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占工程总造价的2.7%左右,不计入竞标价格,由建设单位直接支付给施工企业。但在“僧多肉少”的情况下,“安全措施费”有的被建设单位当做对方“让利”克扣掉了。
“严管重罚”倒逼“主动安全” 1月6日一早,德州市建管处安监站站长赵书君和同事准备去工地暗访。德州市已经连续10年没有出现较大以上的建筑施工事故,赵书君认为,主要的经验是“严管重罚”。
从1998年设立安监站,德州坚持16年每年春、秋两季,在施工企业最容易抢工期的时候,开展全市建筑业安全生产大检查。2014年秋季大检查,德州处理了14家企业,其中8家外地企业被直接逐出了德州市场,1年内不准在德州投标;6家本地企业被暂停安全生产资质。3年一次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复核,企业3年内只要有一次不达标,就得重新核查,至少耽误半年投标。
记者获悉,2013年,全省建筑业增加值3201亿元,百亿元建筑业增加值死亡率为0.47,在全国处于最低行列。尽管如此,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李兴军认为:“现阶段,必须用‘严管重罚’倒逼‘主动安全’。让企业和个人不想、不能、不敢违法违规操作。”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