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花园社区大公馆5号楼里邻里互助是常事

2015-01-15 13:5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从左到右依次为:林剑秋,詹茂芬,张秋美,于跃。



楼里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大宝与小宝。



于跃的英语学习笔记。



  “我们大公馆5号楼虽是商品房,邻居们也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我们根本不像有些商品房住户那样邻居间互不相识,我们楼里的人都像一家人,只要打声招呼,就有来帮忙的。不仅如此,我们楼最大的特点就是双胞胎特别多。”一提起自己所居住的5号楼,在大公馆小区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于跃是满满的自豪 。1月12日,记者走进大公馆5号楼,探访了这座楼里的故事。

  新鲜事

  54户居民4家生有双胞胎

  “我们楼里有四对双胞胎 ,分别是801的兰兰和戴戴、902的诺诺和言言、1103的亭玥和亭竹以及1503的大宝和小宝。一座楼上有这么多双胞胎不多见吧?”据于跃介绍,这4对双胞胎年龄相差不大,其中诺诺和言言最小,今年5岁,在幼儿园上大班;兰兰、戴戴和大宝、小宝都是7岁,今年刚上小学;亭玥和亭竹年龄最大,上小学四年级。“我们楼上这4对小家伙可讨人喜欢了,见了面总是奶奶长、奶奶短,可懂礼貌了,我们全楼人都很喜欢他们。”楼长詹茂芬笑着说道。“可不是嘛,我之前逛家乐福的时候看到一身小衣服,看第一眼我就觉得我们楼上的诺诺和言言穿上这小衣服肯定好看,买回来给她们穿上后真是可爱极了。”于跃如是说道。

  4对小家伙不仅是全楼的明星,彼此之间也很熟识。“我们家诺诺和言言每次看到兰兰和戴戴都可高兴了,非要玩一阵才肯回家。”诺诺和言言的爷爷说道,“不过现在孩子们都略大了些,家里给报了各种补习班,就像我两个孙女每到周末都要上钢琴课和绘画课,兰兰和戴戴好像也在学钢琴,大宝和小宝在学跆拳道,现在这些小家伙们平时都很忙,见面的机会也少了。”

  团结事

  电梯被损坏,大家齐维权

  “我们楼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去年发生的电梯维权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于跃告诉记者 ,楼里的1603户曾被租给了一家公司,租约一直到2014年4月30日。“由于公司的东西太多,他们从上午9点多一直搬到下午5点 。为了搬东西方便,搬家公司的人一直拿东西顶住我们的电梯门。当时我们很多邻居就提醒过搬家公司的人 ,他们这样容易把电梯给弄坏。可是他们一点都不在意。”5点多的时候,搬家公司搬完了最后一趟东西,一直顶住电梯门的东西也被拿掉了。电梯由于长时间不能正常关闭从而导致了电梯发生故障。“5点多的时候,正是大家做饭的时间,幸亏2楼张秋美的女儿从外面回来,发现电梯门坏了把搬家公司的车给拦住,要不然这些损失就该我们居民自己赔了。”詹茂芬说道,“当时搬家公司的人态度非常不好,要强行离开,张秋美和我就挨家挨户敲邻居的门,楼上的邻居一听电梯被弄坏了,把手头正忙的事一放,全都跑到楼下来把搬家车给团团围住了。”据张秋美介绍,当时楼里共下来了40多位邻居,邻居们谁也没有和搬家公司吵闹 ,只是不让搬家公司的车离开,就这样一直僵持到晚上9点多 ,没有一位邻居离开。“后来搬家公司的老板看到我们邻居这么齐心,只好掏出了维修电梯的4000元钱。”于跃说道。

  暖心事

  墙壁需粉刷,主动来帮忙

  大公馆5号楼就像一个大家庭,就连粉刷房子邻里都会互相帮助,足见他们每个人口头都挂着的“团结”二字名不虚传。2010年,503室的于跃家里阳台有一块地方被弄上了污渍,需要用涂料重新粉刷才能去除,因此重新粉刷阳台就成了她的心头事。“买涂料就要买一桶,可我们家又用不了那么多 ,浪费大半桶很不值得。”正当于跃烦恼的时候,她恰巧知道楼里201室的张秋美家要装修房子,就想着去人家借点涂料。“我本来想让她装修完房子给我留点就行,可刚跟她说完,人家就直接给我倒了半桶。”于跃回忆说,其实当时两家并不熟悉,“但秋美特别慷慨,最后甚至连刷子、桶都给了我,让我特别感动。”两家也因为那次的“涂料事件”而变得关系更加紧密。“远亲不如近邻,人家找到我就说明信任我,我更要以诚待人 ,把邻居当成亲人对待。”张秋美如是说道。

  互帮互助的事情在这座楼里屡见不鲜,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楼里的另一组住户身上。2014年8月,901室的林剑秋家里阳台漏水,涂料脱落严重,夫妇俩就买了点涂料想粉刷房子,但却不知道如何着手。“我们当时找了楼长詹茂芬,想问问她有没有刷墙的经验,正好被住在我家对门的小石夫妇听到了,他们就主动要求帮助我刷房子。”82岁的林剑秋感概道,“他们都60多岁了,还爬上爬下地帮我们刷墙,而且刷得非常用心,让我和老伴觉得特别暖心。”

  ■背景资料

  虽是商品房邻居一家亲

  大公馆5号楼于2003年竣工,2004年居民陆续入住。5号楼楼高19层,每层3户,1楼被作为网点出租,所以现有居民54户。作为当时比较早的一批商品房 ,5号楼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虽然开始互不相识,但邻居们经过长期居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创新事

  文化气息浓,还有“英语角”

  别看5号楼里的居民大多数是老年人,但大家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看书读报是楼里居民的共同爱好,在2013年,楼里四五个老人们还自发学起了英语。

  在居民于跃的家里,记者发现她家客厅中摆放着厚厚一摞的报纸和杂志,“我家订阅了《半岛都市报》、《青岛日报》、《读报参考》、《支部生活》等。”据她介绍,邻居们都有订阅报纸杂志的习惯,还经常换着看,詹茂芬家订了《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读报文摘》,而林剑秋则订阅了《老年生活报》、《青岛晚报》等。平日里,大家不仅谈论家长里短,还经常谈论时事政治。每当有新的政策出台,都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林剑秋年轻时曾经学过日语、俄语和英语,但对英语的兴趣却始终如一 。见到社区老年大学开设了英语班,林剑秋便鼓动邻居们一起报了名。在课堂上,年过八旬的林剑秋说起英语来仍是字正腔圆,让老年大学里的教师都很佩服:“林大夫讲的是正宗的伦敦腔!”由于住得近,每次下课,楼里的邻居都会向林剑秋请教英语。为了学习英语方便,前年4月份,邻居们干脆成立了“英语角”,每周两次在小区内的凉亭里学习英语。“我们一般是上午9点开始,一直学习到11点 。林大夫就是我们的老师。”一边说着,于跃拿出了她学习英语时所做的笔记,记者看到五、六本本子上全都被记得密密麻麻,“我们学习英语的态度是不是很认真?”于跃打趣地说道。

  温情事

  全家是大夫,邻居都安心

  “林大夫家可是典型的医疗世家,他们两口子还有她儿子、儿媳都是大夫,有他们一家人在,我们全楼都很安心 。”于跃笑着说道,“我老伴的胃一直不好,经常到楼上去找林大夫的老伴寻医问药,都省了上医院了。”“可不是呢,我和我老伴儿要是哪里不舒服,也是第一个到林大夫家咨询。”一旁的詹茂芬附和道。

  与大夫做邻居,除了5号楼的居民安心,也为其他楼的居民提供了方便。“前年夏天林大夫还救了4号楼的一位老太太呢。”原来4号楼老人患有高血压,而发病的那天正巧赶上女儿和女婿出差,家里只有老人和外孙女俩人。老人强忍着难受跑到保安室里求救,正巧碰见了林剑秋也在保安室里。因为急需抢救,林剑秋赶忙找来了自己6的儿子王明华和儿媳李捷来帮忙,两人立马驱车将老人送到了东部市立医院。由于家属不在,王明华夫妇俩先垫钱为老人缴纳了住院费和医药费。“老太太住院后,家里只剩下她的外孙女一人在家了,所以将这位老太太安顿好后,我儿子他们又赶回来安顿老太太的外孙女,他俩回家就已经很晚了。其实这都没啥,他们是大夫,救死扶伤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林剑秋虚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欣 贾志伟 黄俊凯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