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村每天送"福"十多万 生意好时客户要排队

2015-02-06 06:4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肖淑玲的家里挂满了各种对联。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火红的春联、金灿灿的福字,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2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即墨蓝村镇春联“专业村”肖家泊子村探访获悉,该村加工和销售春联已有二十多个年头,村里每天往外销售的春联和福字达到十几万份。据加工户透露,春联销售火爆时,全国各地都有客户来进货,因客户太多都要排队,但随着这一行业逐渐饱和,生意越来越难做,这些加工户不再“固守”春节,而是渐渐向日常婚庆印刷或包装印刷上倾斜。

  这里是春联“专业村”

  即墨蓝村镇肖家泊子村是个春联“专业村”,每年春节前都会有大量的顾客前来批发春联、福字。2月2日,该村的肖淑玲和儿媳妇一大早就开车外出送货,到了中午才返回家里,而一上午的时间,她们已经来回跑了一两百公里路了。

  肖淑玲与儿媳妇开车外出都是给几个大客户送货,而家里负责接待上门拿货小客户的则是老伴李元福。2月2日上午,记者在其家中采访时看到,不时有客户上门。

  采访中,李元福告诉记者,他们家加工销售对联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每年七八月份,他家的加工厂便开始加工印刷对联和福字,每天的加工量在一万份以上。这些对联和福字从每年的农历十月份就开始大批量对外销售,一些大客户拿到货之后会存入仓库等待进入腊月后开始零售。进入腊月之后,他们的出货数量一度达到了顶峰,一天销售额在一万元以上。

  据村民介绍,目前全村规模较大的加工户有6家,而进入腊月之后,每天的出货量在十多万份。“这里面包含各种春联、大大小小的福字等。”该村民说。

  由手写变为机械印刷

  2月2日上午,记者在村里走访时,一些村民透露,他们村一直有写春联卖春联的传统,而这种传统要追溯到清代。当时村里有一位写了一手好毛笔字的老人,靠着每天到集市上写字换银两为生。每逢春节,村里人都找他写春联。久而久之,找他的人多了,老人多少会收一些铜钱。后来在老人的影响下,许多村民开始学着写字,最后发展到了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写春联和福字。

  采访中,肖淑玲说,她的娘家也在肖家泊子村,巧合的是他与老伴的上一辈都写春联卖春联。他跟老伴现在从事春联加工,也相当于传承了老一辈的“事业”。

  “现在我们已经由手写转变成机械印刷了。”肖淑玲透露,在二十年前,村民在过年时贴的春联还多是手写的,“1994年前后,我亲戚家的孩子在南方上大学,当时她在看到这种印刷的对联后就向我推荐。”肖淑玲说,当看到这些样品之后,她当即便来到了浙江考察,并批发了部分春联来老家销售,“没想到卖得很火。”肖淑玲说,连续做了几年批发生意之后,她决定购进机器开始自己印刷。

  正走下坡路,开辟其他市场

  “2000年前后,全国像我这样用机器加工春联的并不多,每到春节前,春联销售的火爆场景难以想象。”采访中,李元福表示,销售火爆的年代里,每当过完春节他们就要立即开工,准备下一年春节所用的货,“一年基本不用干别的事,光等着春节卖春联就已经很挣钱了。”

  “那些年腊月里来拿货的客户都要排队,而且客户来自全国各地。”李元福说,每天天不亮,客户们就齐聚到他家门外,因为人太多,他们只好把客户们每五个分成一批,“发完一批客户的货物之后,再让另外一批进家里。”

  “不过现在再不会出现那种场景了。”李元福透露,目前国内对联加工企业越来越多,市场已经饱和,这一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就拿这种春联来说,去年批发价是 4.5元 ,今年还不到3元。”李元福说。

  因为临近过年,李元福家的工人已经放假,家里的八台印刷机也已暂停工作。记者看到,加工车间内堆满了结婚用的喜字,此外还有机器旁放着鞋厂的广告标语。采访中,肖淑玲透露,单纯靠春节销售印刷春联和福字已经很难让他们赚钱,所以他们这些加工户也在积极地转变,开拓其他市场。“现在整个半岛地区所用的粉色结婚喜字几乎全是我家生产的,再者我们蓝村制鞋厂比较多,我们还特意面向鞋厂推出了包装印刷,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利润。”肖淑玲说。

  文/图  记者 徐新东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