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逐渐迈入老龄化的趋势,护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医院、养老院甚至市民家中。但是由于上岗无门槛、收费无标准、管理无秩序、权益无保障等众多因素,导致护工在服务市民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对此,市政协委员刘笑蕾等人建议规范护工行业发展,建立护工管理制度。
现状 年龄大专业度低成难题 据了解,截至去年10月份,全市的养老机构已达到252家,总床位数达到3.6万张。根据市民政局的数据,青岛市的护理员人数还不足3000,而光养老机构里已经入住的床位已经超过了2万张,护理员人数缺口巨大。
“这几年住家保姆、养老陪护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社会上有些人对养老陪护还存在偏见。”作为青岛爱佳大姐家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陈艳多次提到这一行的压力。据了解,照顾失能失智老人,既需要专业的技能,又需要护理人员吃苦耐劳,而现在岛城刚刚兴起的这一市场,养老陪护的工资普遍偏低,活又累,工资和社会评价都偏低,导致一般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陈艳介绍,现在岛城养老陪护的护工基本都是中年人,很多年龄都在45岁以上。
规范 护工须经培训持证上岗 “我们是青岛托普职业培训学校的就业点,在这一学校接受过培训拿到资格证的人员,才能进入我们机构工作。 ”李沧区银龄幸福助老服务中心毛主任介绍,现在他们中心负责李沧区60岁以上孤寡和独居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覆盖人员达200余名。在他们中心工作的护工,无论是享受政府免费培训的失业人员,还是自费学习的普通市民,都是从专业培训机构出来的。 “经过学校正规培训,推荐进入企业工作,整个形成了一个闭环,保证了人员的专业程度。”他说,员工进入中心后,原来的培训学校还会进行跟进和回访,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员工,将进入学校“回炉”。
“整个行业刚刚开始,但肯定会越来越正规的。 ”毛主任说,现在每个员工上岗都需要持身份证、上岗证、健康证三证,同时进入中心后,中心还会根据顾客反馈,进行服务满意度打分和星级评定,满意度的高低直接与员工薪酬、奖金相关。 “其实对于失智失能老人来说,除了日常生活上的问题外,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根据失智失能前、失智失能中、失智失能后老人的不同需求进行细分,给不同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建议 鼓励卫校毕业生当护工 “当前,护工主要存在上岗无门槛、收费无标准、管理无秩序、权益无保障等问题。”市政协委员张洪义说,建议以护工最集中的医院为突破口实施护工规范管理,医院把加强护工正规化管理纳入医院的总体管理体系中,规范护工准入管理。
为护工的上岗设置门槛,其中包括对学历、年龄及健康情况的要求,要经过医疗常识护理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之后方可取得从业资格,要按照卫生部对护工工作内容的界定明确护工的职业要求等。同时,规范护工机构管理、护理标准,可参照保安公司的运行模式,实行市场化管理。对于市民关心的收费问题,有关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加强日常不定期明查暗访,杜绝护工收费漫天要价的行为发生。
市政协委员、青岛福冈集团总经理刘笑蕾说,在目前青岛养老服务薪酬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单纯靠机构自己解决社会养老问题难度很大,他们希望可以跟政府的社区养老和医患护理等政策相结合。“现在人社局对青岛户籍的失业人员有免费培训,但对那些外地户籍的从业者来说,却享受不到这部分政策。现实情况是,很多经过免费培训拿了证的当地人不上岗,上岗的外地人没有机会免费培训,也就因此拿不到证。”建议相关部门扩大免费培训面,对于已经从业但没有资格证的人员,进行免费培训,或者是采用补贴的方式,鼓励从业无证人员部分自费参加培训。
在整体年龄构成和提高专业度上,建议有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每年从卫校、护校毕业的学生,以及一线医院护理岗上下来的护士进入社会养老机构,从政策、待遇各方面入手,让社会养老护理机构有专业人员可用,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度。
记者 王晓雨 田璐
相关专题:
2015青岛市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