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教育难题 代表委员和专家纷纷支招

2015-02-15 06:0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都市报2月14日讯(记者 魏海洋  张同顺 实习生 王程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大事。现如今爸妈溺爱让良好的家庭教育缺失,产生很多娇生惯养的“学困生”,学习不好,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成为教育的一大难题。咋破解这个难题?在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对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现在的学困生已经不完全是那些学习不刻苦,不懂学习方法的学生了,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2月14日,山东省教科所下属少年儿童智能开发研究成果推广基地负责人、拥有多年学困生教育经验的老师孙信美告诉记者。

  孙信美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她前些年帮助过的一个男孩,就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学习成绩很差 。“孩子两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误的方式导致这个孩子出现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孙信美说,男孩的学习成绩非常差 ,学科考试成绩在20多分,由于性格傲慢又孤僻,变得越来越难管,同学们也排挤他。“他还有偷东西的坏习惯,甚至由于太懒,到了四年级还尿床。”孙信美说。

  市人大代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表示,现在城市中的家庭多数都是一个孩子,不少家庭确实存在溺爱的现象,这些溺爱让一些孩子不懂得勤学上进、不懂得责任和感恩,在性格上出现缺陷。

  “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一方面不能对孩子过于苛求,给孩子造成压力,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溺爱,让孩子放任自流。”孙先亮表示 ,家长要让孩子在一种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市政协委员 、青岛市第十九中学高级教师杨钧宝表示,学困生的表象可能表现在成绩下滑、道德品质降低,但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具体的情况要做具体的分析,对症下药。

  杨钧宝表示,影响孩子成长的有三个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而且是首位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由于家庭溺爱造成的问题,我认为家长要对这种孩子加大日常行为的培养,有意地让孩子去完成一些事情,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逻辑和细节,鼓励孩子独立创新。”杨钧宝说,要在日常行为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做好家庭教育方面 ,我想提醒家长们,不要在孩子发展个性的同时忘了规矩。”孙信美告诉记者,她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挖掘学困生内在潜力,因材施教,切实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孙信美说,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孩子们,要利用课余时间,努力掌握日常生活的技能。

  孙信美说,青少年成长期,是一个培养认真、准确行为的关键阶段 ,也是生命学中人格完善的最后时期。家长们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日常点点滴滴中给孩子渗透正确的学习方法,成长习惯等。

  溺爱孩子的十种表现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

  5、祈求央告

  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而且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

  6、包办代替

  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7、大惊小怪

  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宗合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相关专题:2015青岛市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