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孤寡老人缺精神慰藉 家空了心不能空(图)

2015-02-22 08:59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过大年,谁来陪?

  “社区‘帮到家’服务队义工们包的饺子,到现在还没吃完呢,今天,社区的曹花亭主任又到家中坐了坐,陪我们聊天,征求正月初八举办团拜会的意见。”2月21日,青岛市南区八大关街道红岛路社区居民周淑萍说。

  今年74岁的周淑萍,和81岁的老伴黄际隧都是中国海洋大学退休职工,儿子在外地工作,属于典型的空巢老人。周淑萍患有骨质疏松,腿疼,加上胖,行动不方便,很少下楼。“除夕前,社区‘帮到家’服务队的义工到家里帮着包了白菜肉馅的饺子,真香,年除夕,我一顿吃了20多个。”

  “随着社会发展和老龄化速度加快,空巢、独居老人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帮助和关照。”红岛路社区居委会主任曹花亭说。她介绍,红岛路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总人数的33%以上,其中,空巢老人家庭占27%。

  记者在青岛一些社区了解到,春节期间,空巢老人的子女一般像“候鸟”一样,陪父母过春节。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居民丁涵平和薄淑贤老两口,退休后从河南来到青岛安度晚年。“儿子一家腊月二十八从北京回来,陪我们过年,准备正月初五再走。”

  而孤寡老人,有的是亲戚与他们一起过,有的是朋友陪着过。家住八大关街道福山路社区85岁的孤寡老人贺宝晏告诉记者:自从老伴15年前去世后,在青岛工作的侄孙,从除夕那天开始,就陪着自己过年。

  香港花园社区65岁的孤寡老人苏明香说,虽然老伴和儿子几年前相继离世,“但每年春节期间,社区组织空巢、孤寡老人互相串门走动,乐和乐和,并不感到孤单。”

  不缺钱,缺关爱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及就业的多元化发展,空巢老人及孤寡老人开始大量增加。有关专家曾预测,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采访中,有的老人说,目前是不缺物质缺关爱,精神方面太孤单;还有的老人说,虽然有志愿者和义工到家中来走访慰问,唱唱歌、跳跳舞,但由于不太熟,有时甚至像一阵风,希望能把志愿者或者义工队伍固定下来,成为常态化,而不是一阵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孤寡老人抑郁、焦虑等心理危机的高发期,目前空巢家庭和孤寡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精神慰藉难。”曹花亭说。

  需求多,须“订制”

  除了精神慰藉难之外,有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难题:如春节期间用餐难、看病难等。一位空巢老人说:“过节了,保姆回家了,孩子虽然回来了,还是感觉吃饭最困难,没地方吃饭,过年就是凑合。”

  还有的老人喜欢安静的生活,不愿意人多打扰自己的生活,对社会提供的公益服务多多少少有点“排斥”。

  “众口难调,说明了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需求的多元化。”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认为,春节期间,针对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开展“订制”陪伴服务,例如,借助媒体的力量,发起新春陪伴空巢老人行动,陪老人度过欢乐祥和的春节;公布陪伴需求名单,以家庭为单位认领,鼓励邀请这些老人到邻里的家庭过年;健全社区公益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邀请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在社区集中过年、舒心过年。

   [编辑: 林永丽]

相关阅读

空巢 老人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