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变淡、传统文化氛围不浓……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在全国两会上,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社会和教育中得以传播和传承,不少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力宣传中国文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非常关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涉及到的教育和文化的内容。王巍说,他现在正领衔一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这个工程的逐渐开展中,有了一个想法和建议:“我建议开展一个中华文明宣传传播工程。”
王巍说,对山东而言,省内一些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早的区域,其实在夏商朝建立之前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的阶段,那里有王权的形成,大型墓葬等。“可这些文化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不知道。在外国人眼里,都认为中国文明就是从夏王朝等开始的,大家不知道到底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具体发展。”王巍比较担心这些传统文化无法有效传播出去,无法传播则无法传承。
“我建议对内对外都要大力宣传中国文明,对内的话,大中小学的辅助性课本和课程,开发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电影电视剧,要让中国人知道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他说,“如果中华文明的东西变成电视片,变成DVD ,变成比较通俗的读物,形成多种文本,完全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王巍建议,要创新形式补助经费,学术力量和媒体力量共同努力传播传统文化。
语文增加文言文比重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带来了关于在中小学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是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张志勇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呼吁,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纳入国学教育体系,贯穿中小学、大学,乃至终身教育,按照不同层级设计语文课本,增加古文在语文课本中比重。
“从2008年开始,山东省已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的诵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张志勇说,山东在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拟积极探索如何开设高中传统文化课程。
张志勇表示,要在德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在智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历史课、体育课、艺术课程都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加入?张志勇表示,比如除了要适当增加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比重,还要强化中华文化经典的教育,确定每个中小学生必须诵读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
编写传统文化教材 如何在中小学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张志勇有两个建议。“首先要尽快制定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他表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贯穿于德智体美各门课程之中,又要确立这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必须出台独立的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课程价值、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还要出台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标准,编写小学、初中、高中传统文化教材。
张志勇第二个建议是要尽快出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纲要,具体要包括6个纲要,分别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基本篇目教育指导纲要;中华民族代表性优秀人物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项目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指导纲要。
本报 特派记者 魏 海洋 郝园园 娄花(本报北京3月8日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
2015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