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起,2015高校自主招生进入报名季,当众多考生酝酿着广撒网、多报一所学校是一所时,部分考生却发现,报了3所学校,想报第4所时,系统提示报不上了,甚至有的考生只报了一所,系统就不让报了,众多高校纷纷限制报考。2015年自招考试首次全部放在高考后进行,这一重大改革引发一系列变化:除限报外,八成以上的高校将自招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13日、14日两天,造成事实上的限考;众多自招高校除被要求自招测试必须放在高考后,不得像往年一样提前“掐尖”外,自招计划也被严控在总招生计划的5% 以内,清华、复旦等高校还明确提出“宁缺毋滥”。
半数高校限报不超3所
填报前要多做“功课” “试着帮孩子报了3所学校后,想再报第4所,居然报不上了。”青岛2中学生家长裴女士,最近几天开始在自招平台上尝试帮孩子填志愿,初步筛选了十几所,准备都填上。顺利填上3所,到第4所时,却无法填报该校志愿,而且页面上显示“违反学校配置,禁止操作,该校的‘普通自主’报考类型要求考生的报考学校总数不能超过2个。”裴女士觉得报了名高校不收也就罢了,怎么连报名都不让报?报这么少的学校,一所学校的初审都通不过该怎么办?
今年自招报名,不少考生家长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考生甚至只报了一所就再也报不下去,他们遇到的是今年自招的新问题:高校限报。记者初步统计,具有面向全国进行自招资格的77所高校,约30所限报3所,所占比例最高,限报2所甚至1所的高校10余所,这也就意味着,半数以上的高校最多只允许考生选择3所;承认系统默认值10所以及承诺“不限”的学校约 20所;还有少数学校限报6所、5所。
根据自招报名系统设计,考生自招能报考几所学校,是以限制报考数最少的那所学校为基准,比如考生填报了一所限报1所的高校,则其他高校都无法再填报;若考生想填报3所高校,则3所高校的限报数都得是3所或3所以上。
“初审选择3所学校,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教育部阳光高考自招报名平台最初的默认值为限报3所,中国海洋大学也就以这一默认值作为学校的限报数,海大招办主任刘贺表示,今年各高校没有时间先笔试筛选一轮再面试,不是只保留面试,就是笔试和面试同时进行,短短两天甚至一天时间,能测试的考生数量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大部分高校在初审阶段就会严格审核,选择适合本校的学生参加测试,这是个优中选优的过程,不是达到学校的自招条件就一定能入围,更何况有的考生连基本条件都很难满足,所以考生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自招优势到底是什么,选择相匹配的高校,若认真选择,3所就很合适。
而在青岛的自招热点高中青岛2中和青岛58中,即使在高校限报前,学校一般也规定考生报考两至三所高校,不希望考生报考过多占用精力,影响高考备考。一位高校的教导处主任表示,每年都会有家长为了给孩子多报几所学校,磨着自己多盖章,但实际上报多了真没用。
自招测试时间大撞车
能“保一争二”就不错 在今年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今年自招的一大变化就是把自主招生的时间全部调到高考之后进行。这一变化的初衷是为了不影响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但是带来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自招测试大撞车。
记者浏览高校自招简章发现,约八成高校将自招测试时间放在6月13日、14日两天,并且不少高校的时间设置,让考生在这短短的两天也无法自由选择。
海大招办主任刘贺表示,今年自招考试在6月10日开始,又要在6月22日前结束,最合适的考试时间就是6月13日、14日这个周末。“那个时间大学还没放假,考试需要教室,需要老师,工作日很难安排。”刘贺说,高校把自招测试多安排在6月13日、14日是有原因的。
不过这一看似无奈的安排,却令一些高校喜上眉梢。“原先不少考生脚踩多条船,获得多所大学的自招资格,高校为了避免被考生‘放鸽子’后生源不足,都是尽量多安排入围考生,以留选择余地。”一位高校招办工作人员表示,往年自招,有时候学校忙活了一顿,但是不少考生最终都跑到别的学校了,但在今年的自招形式下,绝大部分考生即使拿到多所高校的自招资格,基本也就能保证参加一所高校的考试,能参加两所就很不错,这就意味着今年的自招会是实实在在的,考生如果定位准确,即使只参加一所高校的自招,成功率也会很高。
这位工作人员还特别提到了那些限报1所、2所的高校,“这些学校看起来要求很苛刻,但是他们就是要真心想去的考生,如果报名人数有限,说不定报名人数就是考试人数,也就是录取人数。”
奥赛证书是敲门砖
转思路寻新“通行证” “奥赛怎么这么复杂啊,看着差不多的证儿,有的高校承认,有的不承认,而且都是省奥赛二等奖,盖全国章的就承认,盖省里章的就不承认。”林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初二,但为了让儿子高考时能更多些选择,她早早关注起大学自招,不过高校的自招网上咨询让她一头雾水。
对此,青岛2中有10多年奥赛辅导经验的金牌生物奥赛教练郭京君告诉记者,社会上各类机构举办的奥赛比较庞杂,由中国科协主办的五大奥赛,其证书是得到各大高校认可的,其他的认可度很差。
“高校对于自招的奥赛成绩要求基本都在省二等奖以上。”郭京君总结说,奥赛省二等奖是很多高校的自招门槛,但是为什么有的省二等奖不好用,有的则好用,郭老师以生物奥赛为例,道出了其中的秘密:生物奥赛没有市级比赛,起步就是省联赛,也就是初赛,每次比赛会评出一二三等奖,省赛一等奖的人数每年在40人至50人左右,二等奖和三等奖人数要更多一些,省奥赛虽是省级联赛,但获奖证书上的章却是“国”字级的。在颁发“国”字级证书的同时,为鼓励那些未获奖的考生,各省还会再发一批证书,证书上也标着省赛的一二三等奖,但是盖的章就是“省”字级的了,这些证书不被高校认可。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老师表示,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级赛区奖项分别盖有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植物学会等六个学会的公章,其他奖项不认可。
奥赛证书的身世审查虽然严,但一旦验明正身,那高校的态度则是相当友好。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招生人员都明确表示:“没有竞赛获奖,在初审中难以通过”。面对数学、物理等单学科成绩突出的考生,也有不少高校表示:单科学习成绩不足以证明学科潜力,仅凭成绩好难以通过自招初审。
“今年自招要求招收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生,怎么来评价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至少从目前来看,五大奥赛的证书还是最好用的。”一位高校的招办主任表示,对于自招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用奥赛证书来作为自招的门槛,还是相对公平和有效的。
虽然奥赛证书好用,但郭京君表示,要想取得省奥赛二等奖以上的成绩,好学生和好教练一样都不能少,学生的天分和教练的专业都非常重要。
青岛2中校长孙先亮则表示,能凭奥赛成绩参加自招的考生毕竟是少数,学校除了辅导学生奥赛,近几年在机器人、建模、学生专利申请、和高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而这些也逐渐成为高校自招所看重的因素。
“限”令下寻求突破
做到减负力求公平 “考生觉得自己报名也受限、考试也受限,其实高校受到的限制更多。”一所省外高校的招办主任告诉记者,去年中国人民大学因为自招问题被暂停一年自招资格后,今年教育部对于自招的各项规定进一步严格,考试必须安排在6月10日到22日进行,不能提前用各种方式招揽学生,以前那种“掐尖式”的提前招生将很难再有,而且规定若有笔试的话,考试科目原则上一门,不超过两门。
这位招办主任表示,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的自招计划不能超过总招生计划的5% ,自招测试录取的考生不能超过自招计划的2倍。“今年教育部规定自招简章要在2月底前发布,但有几所名校的简章却一直到3月份才出炉,也是因为想跟教育部多争取点儿计划,但最终也没能如愿。”这位招办主任透露说。
教育部去年底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其实已经为自招之限埋下了伏笔: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要明晰试点定位,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存在的“掐尖”、“小高考”、影响中学教学秩序等问题。
在限制的同时,今年的自招也开始有了种种突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自招从今年开始取消推荐限制,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可以推荐参加,自主招生不再固定学校。这样的改变,使得自主招生不再仅是少数热点高中的专利,只有热点高中的学生才能得到高校分配的计划,学生即使在普通高中,确实有适合某所高校自招的特长,就可以自荐。
2015年自招简章姗姗来迟的清华大学,带来的自招政策却令人眼前一亮,学校今年首次进行“经学”、“出土文献”方向的自招,要寻找的是那种学习过《说文解字》,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愿意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事业的“怪才”。除清华大学外,还有不少高校“不拘一证”选人才,包括考生在中学阶段有在国外连续三个月的学习经历、出身中医世家受到熏陶、美术特长突出等。
“今年的自招和往年相比,冷清了不少,但是也是一种常态的回归。”岛城一所高中的校长认为,2003年自主招生刚开始时,是希望以这种方式给那些在某一方面有专长但高考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的考生一个机会,但经过这些年,尤其是自招联盟出现、各大名校纷纷推出校长推荐制后,自招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掐尖大战,高校、高中和学生都被牵扯到其中。
“今年是第一次高考后自招,具体效果怎么样,也要到自招结束后才能有数。”这位校长对于今年的自招新政不想断然下结论,但他认为,今年自招的趋势,就是报考的进一步精准化,这一点儿做好了,无论对考生、高中还是高校,都是一种减负,而且有利于招生的公平。 记者 刘雪莲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