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亭街道第二十二届民间艺术节上,洼里盘鼓精彩上演。
3月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流亭街道第二十二届民间艺术节在
城阳白沙河畔的峄阳故里欢喜贺元宵,现场集打击乐器、舞蹈表演、武术动作、彩旗锦衣为一体的民间鼓乐舞蹈表演形式——洼里盘鼓再受关注,吸引了千余名市民驻足观看,当天表演的节目《鼓动奇迹》还在中央电视台上“露脸”。据了解,始于明万历年间的洼里盘鼓有400余年历史,早在2009年,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就已经被列入城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节上盘鼓贺元宵 欢腾的锣鼓敲起来,喜庆的秧歌扭起来。3月5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峄阳文化园前的峄阳路上,以“春风和韵 幸福流亭”为主题的流亭街道第二十二届民间艺术节分三个场地进行,其中由43人组成的洼里盘鼓《鼓动奇迹》热闹开场,“腰鼓在我们街道的名声可是响当当,在城阳乃至市里也是出了名的。”64岁的流亭街道居民王玉兰在人群中翘脚看着表演,不时伸出大拇指,现场千余名观众也看得有滋有味。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盘鼓按“鼓二镲一”的比例组合,鼓面直径50厘米左右,呈棋子形,演奏时挂在腰前,只见身穿红色服装的鼓手有的击鼓面、击鼓面边缘,有的击鼓框、双槌互击。其中身穿黄色服装的指挥者,手持绣有龙凤图案的三角形旗帜,掌控整个鼓队的起、止、强、弱和速度,再配以大镲,整体响声震天,气势宏大,远听似惊雷,近听如万炮齐轰,加之鼓点繁复多变,节奏强烈,表演粗犷豪放,具有一种近于原始、粗犷的艺术风格。
据洼里盘鼓传承人之一的胡文荣介绍,洼里盘鼓是一种集打击乐器、舞蹈表演、武术动作、彩旗锦衣为一体的民间鼓乐舞蹈表演形式,以洼里社区为中心,演奏于城阳区、崂山区、市南区、市北区、即墨市和莱西市,在山东半岛有较大影响。他们也特意在艺术节上奉献精彩节目,同现场的千余名市民共贺元宵。3月5日18时25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对演出现场给予了一分多钟的关注。
始于明万历兴于清初 2009年,洼里盘鼓被列入城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与了洼里盘鼓非遗申报的文史专家刘世洁告诉记者,洼里盘鼓从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出现,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当时,流亭的胡文翠在中原汝宁府西平县任典史,经常观赏流行于河南汝宁、开封、武陟一带的‘迓鼓’,‘迓鼓’原为迎接军队凯旋的节目,便搜集‘迓鼓’资料,记录演练程式和曲谱,回乡后组织乡民依谱演练。胡文翠还根据‘迓鼓’已不限于迎接军队凯旋而主要用于节庆活动的情况,便以含有欢乐意义的‘盘’字为鼓名,将‘迓鼓’改为‘盘鼓’。”刘世洁说,这也是为什么洼里盘鼓具有河南乡土气息。
清初,理学家胡峄阳、古琴演奏家孙笃先、崂山百福庵道长蒋清山共同推敲,与崂山道乐外山派的应风乐相涵纳,使技艺日臻成熟。之后,遇有庆典、祭祀、节日活动,盘鼓均作为主要演出项目参与表演。1935年,流亭胡海云出资在洼里兴办胡氏子弟小学,在小学音乐课上传授盘鼓,并将盘鼓表演定名为“洼里盘鼓”,后来,洼里盘鼓逐渐没落,原始的表演程式只有零星传承。
整理曲谱成立盘鼓队 1996年,时任流亭洼里村负责人、洼里盘鼓第九代传承人的胡保恩聘请音乐专家来村对“洼里盘鼓”鼓谱和表演套路进行挖掘整理,整理后的洼里盘鼓分列五个乐章,由62人组成,40面鼓,20副镲,后来还组织到河南开封观摩学习。胡保恩表示,洼里盘鼓的演奏属齐奏方式,鼓谱属“套曲结构”,突出特点是齐奏形式,所用的大扁鼓属低音鼓,镲为大镲。洼里盘鼓第十代传承人胡孝泽告诉记者,洼里盘鼓以器乐演奏为主体,配以舞蹈动作,在听觉上、视觉上震撼人心,具有音乐和舞蹈价值。
近年来,洼里盘鼓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成立由60余人组成的盘鼓队,指挥1人,持镲20人,击鼓40人组成团队。如今,随着演出套路更加完整和规范,传承人队伍增至近百人,业余演出人员也达到几百人,影响广泛。
文/图 记者 张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