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转型升级之路:"中国制造"路在何方?

2015-03-16 07:1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周厚健



  



  日前有媒体报道,在日本颇受中国游客青睐而热销的智能马桶盖实际上产自中国浙江。千里迢迢从日本买回的马桶盖,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使人颇有些尴尬。今年两会“中国制造”的未来成为热议的话题,“中国制造”的未来何去何从?制造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路子可循?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

  质量说 专心致“质”打造品牌

  “摒弃浮躁与疾行,树立‘追求精细化’的中国式品质信仰,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在民生改善中的直观体现。”针对中国游客海外抢购的新闻,全国人大代表、青啤董事长孙明波称。

  此次全国两会上,孙明波提交了“关于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促进法》立法工作”的建议。他认为,“以质取胜”不仅是中国深化改革、治国理政、强国利民的需要,也是中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获得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新机遇。

  中国制造的明天在哪里?孙明波认为,就是“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

  孙明波表示:“中国企业要耐得住寂寞,打造自己的品质信仰,只有专心致‘质’,依托创新驱动才能生产出打动人心的好产品,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诚信说 坚守和诚信最可贵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根’。”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健如是说。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以制造业为基础。而就制造业的核心而言,周厚健认为:“坚守和诚信最可贵,靠谱比能力更重要。”借助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使之由大变强,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我相信,10年后,有指挥的高端制造业会成为无价之宝。”  

  周厚健表示,“轻资产、去制造”是目前不少企业的选择和做法。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都离不开制造业这个根基。“去制造”可以是某个企业的做法,但绝不是放之中国而皆准的。借助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使之由大变强,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他表示,依托发达的制造业,又可打造更佳的“创新生产链”。

  创新说 中国制造需要拓展空间

  “中国制造需要新的拓展空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轮值总裁周云杰说,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从两个方面放大中国制造业的成长空间,一是发展跨境电商进军海外,另一个是发展农村电商,拉动农村消费。而此次全国两会,周云杰提交的三个议案中,就包括了《关于鼓励B2B类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的建议》和《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平台发展的建议》。

  周云杰认为,“中国制造”的优势正在逐年减小,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方面,从国际贸易环境看,海外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此外,从内部环境看,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仍处于持续上涨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削弱,传统的“中国制造”优势逐步丧失。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形式,与中国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品牌企业共建战略示范项目,加速培育、催化新商业模式,如B2B类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周云杰说。

  专家:海外购物或激励“中国制造”升级

  “一些游客跑到国外购买日用品,不排除有从众和攀比的原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金占明说,但企业界也应反思人们热衷于去国外购买日用品的原因。

  在他看来,这既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有直接关系,也反映出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质量、设计、营销等方面的不足。

  中国游客境外购物正进入快速增长期。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金占明表示,中国企业要想留住消费者,必须紧跟市场的新兴需求,强化品牌意识,而不能止步于模仿和代工。

  “中国企业应该学习德国、日本企业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张华明说,支持德国、日本制造业领先的动力源是专注和匠人精神。中国企业只有从衣食住行各方面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为“中国制造”赢得声誉。

  在部分企业家看来,企业的创新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做好制度建设,让创新者有力前进、山寨者寸步难行。只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到位,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创新和产品升级中去。

  文/本报特派记者 娄花郝园园  魏海洋 图/本报特派记者 李隽辉(本报北京3月15日电)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2015年全国两会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制造 代表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