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3月19日讯(记者 景毅 王媛) “奥帆中心海边有油污,不知道是哪里泄漏的?”连日来,不少市民在奥帆中心、五四广场及音乐广场一带发现海面漂浮着红褐色的“油污”。经环保部门和专家鉴定,这些“油污”系聚集的夜光藻。据了解,早在今年2月份海边就曾出现过夜光藻,专家分析与水温、洋流及水质富营养化有关。
3月17日下午,市民王女士在五四广场东侧海域发现海面上漂浮着一层褐色的东西。“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挺长的,看着很像是油污。”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油污带”已经漂走。
市南环保分局的执法人员立即对五四广场附近的陆源排污口进行了排查,但并未发现任何异常。青岛海事局的执法人员在附近海域搜索,也没有发现异常。当天下午,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海洋室工作人员分析,市民发现的东西很可能是一种藻类,水温一升高就会出现,大量藻类聚集在一起很像是一层油污。
3月18日下午,奥帆中心附近海域再次出现红褐色带状“油污”。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人员对海域进行了检测。经监测人员现场勘察,红褐色区域位于奥帆中心百丽广场南门外船舶停靠处附近。该区域随海浪呈带状聚集,总面积约有40 ~60平方米。监测人员采样分析后发现,引发水色异常是近岸海域常见的一种浮游生物夜光藻。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污染物。
记者了解到,早在2月初,市环保局微博就接到网友关于奥帆中心帆船码头、情人坝附近海面存在“油污”的投诉。经专家鉴定,悬浮物同样为夜光藻。
记者也曾经采样送到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用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拍照。在显微镜下,漂浮物中满是透明的小圆泡,圆泡相互独立,每个圆泡的一端都有一个深色的小斑点,斑点周围还有辐射状的细丝,科研人员用更高的放大倍数观察发现,这些细丝还能轻轻摆动。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专门从事浮游生物研究的张芳老师介绍,夜光藻又叫夜光虫,是一种生活在海水中的原生生物,因受到外界刺激会激发出蓝色荧光而得名。“夜光藻在生物分类上非常低等,浮游生活,靠一些细微的浮游营养物质生存,本身对人体是无毒无害。”
夜光藻适宜的繁殖生长温度在16~25℃上下,因此每年春夏交界之季就是夜光藻大量繁殖之时。据报道,往年青岛也曾多次出现这种“红海”现象,但多数是四五月份才陆续出现,而今年2月初就曾在近岸海域出现。专家分析,海水温度升高,海风将一些分散的夜光藻聚集到近岸海湾里,另外,海水的营养物质也是夜光藻频繁聚集出现的一个诱因。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