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沧区的大街小巷,一辆黄色的市政巡逻车穿梭在大大小小500多条街道上,如果你留心,每两天就能看到它一次。车上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王光林拿着小本子,记录沿途看到的市政设施缺损情况。“不知情的说我们这个活儿好,天天开车兜风,其实真顾不上看风景,眼睛都盯着马路牙子。 ”对李沧区道路上的设施,干了30年市政工作的王光林如数家珍,哪条路上有几米长的人行道板,哪条路容易积水,哪条路容易雪天打滑,每一天,他要巡查300多条路。李沧区98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市政设施就靠他和队友的4双眼睛在紧紧地盯着。
口袋里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下雨下雪天,还不等单位通知,王光林就已经拉着抽水机跑到了容易积水的路段。去年汛期,我市普降暴雨,四流中路一处地方积水很深,严重影响正常通行。王光林带领巡路队员昼夜抽水,这一干就是十几天。由于天天站在积水里忙碌,腿泡破了,感染得了丹毒,双腿肿疼,但他抽空到附近的诊所打了个吊瓶,就又跑回现场。
绕世园会几百圈没游玩 路上的古力盖有供水的、有排水的、有供热的,各种古力盖,王光林只要大体了解一下在哪条路上什么位置,就能报出它分属什么部门,报出维修电话。30年维护市政设施,这些马路牙子、人行道护板、古力盖对他来说熟悉地像老朋友。虽然30年里样式换了多次,可王光林说天天看,记性再差的人也就背过了。去年世园会在李沧东部开幕,作为李沧市政工程建设养护有限公司巡路队队长,王光林和路队的同事们没少在世园会周边巡逻,“从世园会开始建设,我们就关注着人行道板是不是完善,马路牙子的高度合不合规范,大客流的时候游客进出园区的市政设施有没有隐患。各种细节要想到前面,那段时间天天12个小时在路上转悠找问题。”围着世园会不知道转了几百圈,半年的世园会结束,王光林竟然没腾出空进园区里面看看。在创城期间,他没休息过一天,每天早出晚归,带领有关人员对全区的道路、设施、河道进行巡查,顶酷暑、战高温、昼夜苦干,有时连续几天,都干到凌晨。
昨天,记者在火车北站附近的沧海路找到了王光林和他的队友。沧海路一处人行道像是被汽车碾压过,人行道砖碎了,护路砖倒了,过往的行人稍不注意就会被绊倒。 “今天早晨巡逻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要维修,我已经联系养护公司了,估计半个小时就能修好。 ”打完电话等养护公司到场的时候,王光林搬出“施工中”的锥形帽,围起破损区域,又扛了一把镐自己动手先干起来,“我先把碎砖清理了,养护公司再来就能省时间。 ”铁锹、镐、水泥、沙石,王光林的工具箱里很齐全,遇上小问题,他和同事现场就能解决。
随时“往下看”检查古力盖 养护队到场,王光林赶紧和同事又上了巡逻车。这辆车是去年3月更新的,里程表显示,到现在已经跑了3万多公里。到了汽车北站外的桥洞,王光林下车查看排水管道。30多年,巡查市政设施让他养成了“往下看”的惯性视角,即使是在跟记者说话,王光林也是低头四处找着什么,古力盖、雨箅子、马路牙子,这些都是他聚焦的重点。
王光林的火眼金睛曾避免了许多起事故。 “人家下雨下雪都往屋里跑,干我们这一行一到下雨天下雪天就要赶紧往外跑,去看看容易积水的地方古力盖是不是堵了?背阴面的雪是不是碾压成了冰?脑袋里面安全这根弦时时刻刻绷着。 ”王光林的同事说,去年一个雨天,他们开车经过火车北站附近的一处桥洞,水已经没过路面,大家匆匆扫了一眼,雨箅子排水正常。就在大家要赶往下一个检查地点的时候,王光林看出了问题,人行道附近水流漩涡比较大,他跳下车用竿子探查,原来水流太大,把雨箅子冲到了一边,下水管道张着大口隐藏在积水路面下面。 “要不是王队长发现,谁从这里路过真有可能掉下去。 ”自那以后,巡逻队每次检查雨箅子,都得实地拿竿子去探探,用队员们的话说,没有队长的火眼金睛,就得干扎实点。
给网店抢商机施工戒午餐 昨天,记者找到王光林已经是下午1点。中午在外面巡查,他说又错过了单位食堂的午饭。 “巡查不一定跑到哪里,我们单位在源头路,有时候跑远了就没法回去,或者有突击维修任务的时候就只能在路边吃点快餐,忙起来吃不上饭也是常事儿。大男人这些都好说,最心酸的是有时候居民不理解。 ”王光林说,有一次一段人行道板下不知什么原因往外渗水,把人行道板都泡了起来,他们接到任务去维修,刚围上正在施工的围栏,附近的商户就不高兴了,嫌他们刚铺好的路又开挖。“其实,我们是把人行道板扒开看看里面究竟怎么回事,水管漏了修水管,弄好了会尽快回填。可能正好占了商户的门前区域,影响生意,对方一直在指责我们。我一边干活,一边还得解释,如果任由管道漏水,损失会更大等等。我们也愿意尽快修好,为了不耽误商户做生意,那天中午维修工人谁也没吃饭,一步没离开现场,加班加点赶工程,过了中午,商户看我们真的是尽心尽力,就不再说什么了。”
记者 赵黎 摄影 汤臻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