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红挂彩的黑毛公猪在祭品中最显眼。
3月2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田横祭海节在即墨市田横岛省级旅游渡假区周戈庄村祭海广场拉开帷幕,恰逢“龙抬头”的好日子,祭海节盛况空前,四面八方拥来的三万多游客挤爆渔村,前来感受500多年历史的渔家文化盛宴。本届祭海节由村民自办,少了盛大的祭海仪式,但游客数量依然爆棚。
祭海贡品成了明星 披红戴花的黑毛大公猪、身穿彩妆的大馒头、红毛大公鸡……21日清晨5点多,周戈庄村的村民就开始摆放祭海用的贡品,6点多附近村民和四面八方的游客开始拥入祭海广场。7点后,已经将祭海广场占了大半,还有不少游客继续蜂拥赶来,在滨海公路到周戈庄村口的两三公里道路上,车辆停满了道路两侧。8点后,渔村里挤满了游客,到处是人山人海。
记者看到,祭海用的贡品成为最惹眼的“明星”,各种带着精美图案的面塑,披红戴花的黑毛大公猪等都吸引人们纷纷拍照留念。据当地村民刘广硕介绍,供桌贡品摆放很有讲究,圣虫公的在东母的在西,而且贡品里瓜果、海鲜、酒、大鲈鱼、大馒头、黑毛公猪、红毛公鸡这些必不可少。
即墨治安、边防、交警等部门出动300余名警力维持秩序,防止意外发生。“我们昨天就提前检查摆摊小吃用火等安全情况,今晨又来复查一遍。”正在现场执勤的边防民警告诉记者。
在现场,各路商家早已摆开摊子招揽生意。海龙王雕像摆在祭海广场的标志性巨石前,一挂挂鞭炮已经整齐地挂在铁管上,村民将各式各样的烟花搬运到广场上,等待祭海吉时的到来。整个祭海广场上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烟台游客驱车来看 9点58分,吉时一到,烟花升空鞭炮齐鸣,四万平米的祭海广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每年祭海就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出海能鱼虾满仓有个好收成,养殖户也能风调雨顺赚大钱。”海参养殖户刘振奋说。随后人们围坐在舞台前观看精彩演出。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村民自办祭海节,少了盛大的祭海仪式,也没有诵读海文的场面,但游客数量依然爆棚。据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管委统计,祭海节当天的游客数量达到三万多人。“我连续好几年都来看祭海,就想感受感受渔家文化,看看每年都有哪些变化。”烟台游客陈海昌介绍,今年全家7口人驱车赶来。
已有500多年历史 在今年的祭海节中,船老大唱起了主角,都在自家的供桌前焚香烧纸祈福。“村里今年杀了20多头猪,加上船老大和养殖户自己杀的,加起来有30多头。”刘广硕说,近两年养殖户的生意难做,海参苗卖不出去,因此很多养殖户准备的祭海贡品相比往年有所减少。
本届祭海节还吸引了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带着“长枪短炮”在现场拍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是祭品旁,还是各种民俗表演现场,甚至祭海广场旁边的农家房顶上,都成了他们的拍摄阵地。
已打渔20多年的船老大刘新星说,传说在明清时期,渔民出海前,农历的四月初八,都要到田横镇周戈庄村来求仙姑庙的仙姑,保佑他们一帆风顺,这就形成了传统的祭海习俗。每年谷雨前后,渔民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把渔网抬上船,便开始祭海,因此又称“上网节”。
从2004年开始,当地政府以祭海节为突破口,打造田横祭海民俗文化品牌。活动时间由原来的几小时延长为3月18日前后的周末三天,活动范围也由周戈庄扩展到附近的黄龙庄、羊山后等沿海渔村。田横祭海节已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田横祭海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田横祭海节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祭海节。祭海节过后,周边的渔船都会倾巢而出,开始一年的渔业生产。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纯来 贾广鹏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