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年复年 十梅庵村探源(图)

2015-03-24 10:1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最近,有一本书特别畅销,名字叫《乖,摸摸头》。有一篇文章叫《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讲述的是一个老兵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有庙堂正史,亦应有民间修史,何为史?未学浅见,五个字:真实的故事。是对是错,是正是反,百年后世人自有分晓,但无论如何,别让它湮没,那些鲜活和真实的细节,有权利被人知晓。”这段话,特别适用于这期主题——十梅庵,一个古老的村落,它的故事不用铭记,知晓即可。

  十梅庵是一个脱俗的名字,庵字让人联想到青灯黄卷,幽静冷清,梅花又是春意盎然,亮丽活泼,二者融合,给人无尽遐想。

  十梅庵的历史若从古城顶遗址算起,那得有3000多年了。商周时期,有两个部落,不族和其族,二者经过友好协商,合并为不其族。他们发现了古城顶遗址处的围子山顶,认为这里是进出山川,入海进平地的中心。于是,建立了牢国,并把都城定在此处。之后齐国入侵吞并,都城被摧毁、消失,再过数年,不其族在城阳建起不其城。古城顶遗址逐渐被人遗忘。若不是青岛解放后,一次地基的意外挖掘,这座古都城恐怕就会永远地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时光飞逝,600年多前的明朝永乐年间,因为永乐扫北的恐怖屠杀,青岛百姓所剩不多,为了不让这片大地荒芜,大批移民被官兵逼迫背井离乡,从云南迁徙而来。盛家三兄弟中的老三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与南泥黄泥崖子的古庵毗邻,定居下来,成为立村人,人称盛家沟。

  山明水秀,男耕女织,如此和谐的场景吸引了更多的移民。胶州魏家屯的四兄弟,以及来自云南的庄氏、臧氏等纷纷前来修房造屋,开垦土地,一个古老的村落逐渐成形。

  十梅庵数易其名,盛家沟后,因为与盛家相邻的是座古庵,庵前有十株梅花,命名十梅庵,清朝同治年间叫东庵,后又恢复了名称,“文革”时改名向阳村,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稳定下来,这些都有史料记载。采访中,我发现,在十梅庵村,寻找史料记载的内容很难,因为村子里住着的都是平民百姓,当年大字不识几个,也没出过声名显赫的官员,没有人为村里修志立书,能够找到些许印记的只有各个姓氏的族谱。例如十梅庵名称由来的细节,都蕴含在了民间的各种传说之中。是十名仙女下凡被这里的美景吸引,违抗玉皇大帝命名,幻化为梅花永留人间?抑或是庵里的十名梅花仙子塑像,是一位为与强权抗争的母亲,带着9个女儿誓死不屈的感人故事?每一种说法都有着对这里美景的感叹和美人的赞颂。

  走在十梅庵的街道上,发现这里南北差距较大,北部房屋较新,而且是平整的水泥街道,抱着孩子的年轻夫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南部是几排老房子,青砖青瓦,颇为古朴,这里的老人说,它怕是有百岁年纪了。背着相机穿梭在各个街道,不时有人家传来狗吠声,此起彼伏,犹如分声部的合唱。

  南部有一条村中“著名”的街道魏家街,当年的魏家街号称十梅庵的中山路,村里的红白喜事都要在这条街上穿梭,张家长李家短也往往在这条街上发酵。就连谁家女婿给丈人送的鲅鱼大、谁家送的小也都逃不出魏家街居民的眼睛,因为,这里是村中的主干道。现如今,年轻人不知道它在哪里,虽然我找到了它,却只看到了一条道路坑坑洼洼、颇为窄小的胡同,它的热闹,已然成为过去。

  十梅庵梅花节已经开幕,人们争相拍照留念,在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中“显摆”,漫山遍野的梅花也确实好看,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十梅庵从得名之后,数百年里没有过一株梅花,直到上世纪90年代梅园成立,“梅”字才名副其实。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咏红梅》,曹雪芹)的梅花,有着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的意境和傲骨,“千滴血汗一枝梅,万代香风醉后人”,虽然史料不够详尽,但村民们正口口相传,努力把古庵、家族和村落的历史一代代讲述下去,把历史故事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留给后人。 张文艳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十梅庵村 探源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