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殡仪馆环境明显改善 昨近36万人次祭扫

2015-04-06 06:5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4月5日,市殡仪馆门前,前来扫墓的市民在志愿者倡导下"烧纸换菊花"。



  

在陵园周边,随处可见疏通交通的交警。



  4月5日是清明节,当天青岛市各地迎来祭扫高峰,根据市民政局统计数据,全市祭扫人数达到359383人次。据青岛市殡葬管理所统计,约有6万市民到市殡仪馆进行祭奠,人流量较平稳。今年,记者发现市殡仪馆环境大幅改善,除焚烧场附近有飞扬的纸灰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太多烟尘。“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了,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联动共同保障文明安全祭奠,清明节期间没有出现一例在禁燃区焚烧香纸的行为。”市殡仪馆焚烧班班长侯方君介绍。

  1400枝花换五大袋烧纸

  5日上午,在市殡仪馆入口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十余名志愿者,正在开展“鲜花换烧纸”行动。志愿者手拿免费鲜花,换取市民手中的烧纸,截至上午10时,已经换了两大袋子。

  “今天我们这个活动还挺受欢迎的,一上午有不少前来祭奠的市民主动来咨询,基本都把烧纸换成了鲜花。”志愿者负责人冯昌正介绍,活动需要的鲜花是市殡仪馆提供的,每名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都可以换得一束菊花,换来的烧纸殡仪馆会统一收集进焚烧炉焚烧,不会再流通到市场上去。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焚烧炉安装了消烟除尘设备,而且是在封闭空间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记者了解到,当天一共送出了1400枝菊花,换回的纸钱一共装了五大袋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下午,这部分纸钱会统一运送、统一销毁。此外,4日,青岛二中高一(9)班的30余名同学,也进行了鲜花换烧纸志愿活动,高中生们用班费主动购置了200枝菊花,市殡仪馆又免费提供了200枝菊花一并发放,学生们还打印了文明祭奠宣传材料在馆内发放,希望通过这种引导,让更多的市民形成文明祭奠的理念。

  今年烧纸的比往年减少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全市26处祭扫观察点统计数据显示,清明节当天青岛市各地祭扫总人数达到359383人次。其中,据青岛市殡葬管理所统计,约有6万市民到市殡仪馆进行祭奠。而在前来祭奠的人中,今年到鲜花祭奠区祭扫的市民比往年要多一些,尽管传统祭奠区还有一些位置有空余,但不少人带着骨灰盒在鲜花祭奠区排队等待。

  当天,市民王女士和父亲一起来祭奠她的母亲,她没有带烧纸,只带了几束菊花。王女士告诉记者,以往都是带烧纸,今年想开了,不管是烧纸和献鲜花都是怀念长辈的一种方式,现在大家都在呼吁保护环境,他们今年就不再沿袭老风俗了,改用文明祭扫方式。

  “今年烧纸的确实也比往年少了不少,采用文明方式前来祭奠的市民比往年多了。”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张女士告诉记者,清明祭扫,一般在清明节前后10天,清明节是最高峰时段,但从今年祭扫的情况来看,今年情况明显好于往年,烧纸的情况大大减少,更多市民选择献鲜花等文明祭奠方式。

  天使信箱带去思念

  当天,市殡仪馆还进行了“天使信箱”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准备了纸笔,呼吁过往的市民通过全新的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思念。这个活动设置了一处信箱,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纸、笔,让市民通过给逝者写信的方式寄托思念。

  前来祭奠父母的王女士今年60多岁了,见到天使信箱,她坐下来准备给自己的父母写封信,“平时很想和父母说句话,只是没有合适的方式,今天看到这里有写信的方式可以和逝去的老人沟通,我非常激动。”王女士随后写下:“希望父亲母亲在那边 过得一切安好……”据悉,信箱里的信件收集起来后也会进行集中焚烧,寓意“寄”给逝去的亲人,传递亲情。

  志愿者冯昌正告诉记者,为了这次志愿活动,他们学院的这些志愿者放弃了回家的计划,这次志愿活动倡导的是一种理念,他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中。

  未有一例在焚烧区外烧纸

  往年,一走到殡仪馆附近,漫天的纸灰就会迎面扑来,呛得人直咳嗽还流泪,而今年殡仪馆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5日当天,记者在市殡仪馆看到,今年烧纸祭奠全部集中在传统祭奠区(露天焚烧场和焚烧炉区域),不允许在环保祭奠区及其他任何地方烧纸。

  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田安峰告诉记者,为规范烧纸行为,倡导文明安全祭奠,今年按照本市对公众聚集安全保障的有关规定上报,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他们联合公安、交警、城管、救助等部门通力合作,在市殡仪馆周边也加大了清明期间的警力配置。此外,市殡仪馆内也布置了足够的安保力量,加大现场监管、巡逻,坚持抵制超范围烧纸的行为。

  “最近这几天风不大,有些扬尘也仅局限在焚烧区,因此粉尘扩散不严重。另外,市民烧纸全都在规定的焚烧场或焚烧炉区域进行,清明节期间没有一例违规在禁燃区烧纸的行为,这与市民素质提高绝对分不开。”市殡仪馆焚烧班班长侯方君介绍,往年有不少市民从骨灰安放堂里抱出骨灰盒后就地烧纸祭奠,但是今年这样的现象绝迹了。

  相关新闻

  冥币神似人民币还敢烧吗?


  半岛都市报4月5日讯(记者 徐新东) 清明节扫墓,一人一边烧一边感叹:现在的冥币跟真的一样,一阵苦笑后,他妻子打来电话:“你不是去扫墓了吗,怎么没带上桌子上的冥币,还有,昨天刚刚取的六万块钱呢”……近日,这样一则笑话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5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岛城一些祭祀品店,发现了这种神似人民币的冥币。在靠近重庆南路附近的一家祭祀品店里,记者看到,有的冥币与人民币神似,最大的区别是印有“中国冥民银行”。“仿真度这么高,以后还敢烧吗?如果不注意区分,说不定自己也成笑话里的主人公了。”有市民说。

  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的张宝清律师介绍,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违反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幕后

  怕耽误工作,骨灰安放楼里睡一夜


  4月5日,虽然市殡葬管理所对外公示的工作时间是早上6时至下午5时,但事实上,不少工作人员凌晨4时30分就开始准备工作,晚上则一直忙到8时以后。“有些老风俗是夕阳西下之后再祭奠亲人,所以有的家属来得晚。”安放科科长孙革豪说,安放科下班后,焚烧班的工作人员还要继续清扫现场垃圾。

  孙革豪感慨地说,科里有两位女性——张淑芳和邢俊花,因家比较远,怕耽误早上工作,甚至头一夜直接住在办公楼里。

  “我们俩人负责的楼不一样,因此是各人住在自己的办公楼内,不住在一起。”张淑芳坦言,自己一人整夜住在单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为办公楼里存放了几万死者的骨灰,最开始住的时候也会害怕,但是现在已经“淡定”了许多。

  延伸

  36个“被遗忘”骨灰盒被重新认领


  “很多人都选择在清明节的时候将亲人的骨灰下葬,因此这段时间工作量非常大。”孙革豪说,4月4日一天市民们就领走了1200多个骨灰盒,5日一早又领走了几百个。

  除了帮助领走骨灰盒外,这几天,孙革豪又帮着几位家属找到了“失落已久”的骨灰盒。2014年清明节期间,本报报道了《近3000骨灰盒无人认领》一文后,不少家属都来到市殡仪馆想找回骨灰盒。“市殡仪馆现存8万多骨灰盒,有近3000个长时间没人认领,最长的甚至20余年。”孙革豪说。很多骨灰盒“被遗忘”是因为家属住在外地不常来、非直系亲属照看、故意拖欠管理费和家庭情况复杂等原因。

  “有家属以为很久没续费也不知道骨灰怎么处置,看到报道之后赶来说想赶紧找回,续费或者安葬。”孙革豪说,为给这些家属找“遗忘”的骨灰盒,他们从近3000个骨灰盒里,挨个核查,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因为太久没有亲属清理骨灰盒,打开存放柜后,里面全积满了灰尘,想要看清逝者的照片或者名字经常得挨着擦一遍。据介绍,从去年清明节至今,已经有36个“被遗忘”的骨灰盒被重新认领。

  文/本报记者 朱薪雨 张同顺 通讯员 张海宁 图/记者 何毅 实习生 牛博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市殡仪馆 祭扫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