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农村电影放映员:38年进村放电影2.6万场

2015-04-12 06:5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李成江和他现在使用的新放映机。



  今年58岁的李成江是莱西市夏格庄镇的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从当上电影放映员的那一天起,他就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已有38个年头。在这38年间,他带着放映机跑遍了夏格庄镇大大小小54个村庄,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为了让村民尽可能多地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他从不停歇,至今已放映了2.6万余场电影。在特殊年代里,有的村拖欠放映费,他自掏腰包垫付,至今欠费单据还有一沓。

  足迹遍及54个村庄

  李成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实。他个子不高,穿着普通的衣服,脚上穿一双运动鞋,走路很快。“以前夜里赶场给村民放电影,练出来了,慢不下来。”李成江笑着说。

  1977年,20岁的李成江被推荐当上了夏格庄镇的见习电影放映员,从此就一直扑在这个工作上,到现在都干不够。“我是真心实意想要学习,后来就被推荐到莱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通过努力,反复实践摸索,很快成了行业里的行家。”李成江说,就这样,时代变迁,陪伴他的放映机从老式放映机变成数字放映机,但他依旧对这个行业一腔热情。

  38年来,李成江奔走在夏格庄镇的54个村庄,从未间断过。尽管后来电视机的普及让这个工作很难维持生计,他也没有放弃过。后来,李成江爱岗敬业的精神得到上级肯定,他被聘为夏格庄镇电影放映站站长。

  雨中护机器宁愿挨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人们能看上一场电影,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因此,每到一个地方放映,老百姓都奔走相告,早早就赶到放映点占位子。“那个时候我一晚上要赶三四个村子,我们干这行的经常熬夜工作,往往放映完了收拾东西回家,睡两三个小时,鸡就叫了……”李成江说,累的时候真的想趴在机器上就睡觉,但往往只能打个瞌睡,等到放映完了就要赶场,不能耽误事儿,“看到村民盼着我去,打心里觉得骄傲。”

  露天放映很受天气的影响,李成江也习惯了风里来雨里去的放映生活。放映过程中,遇上雨雪天,他总是竭尽全力保护好影机和影片。“有的时候忽然下一阵雨,我就赶紧保护机器,根本就顾不上自己,就怕机器淋坏了。”他说,所以很多时候他都被淋成“落汤鸡”。

  不光是风雨天,夏天炎热酷暑,冬天寒冷难耐,可以说是最不好过的时候了。李成江说,夏天的时候不光是热,主要是蚊子太多,经常是腿上被咬一堆包,一挠挠破了,满腿都是伤。以前冬天没有军大衣,穿着自己做的棉衣棉裤不耐寒,经常整个人都冻僵了。

    自掏腰包垫付费用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公益电影、扶贫电影、慰问电影之外,其他类型的电影到哪个村庄放映,费用都由各村从村集体款中支付,个别年份由于年景不好等因素,村里收不上款,拖欠放映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这样,我也不能不给放映,经常自掏腰包垫付放映的片租费。”李成江说。

  “家人知道这个事情吗?有没有抱怨过?”每当记者这样询问,李成江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家里人肯定有意见,说我放映电影还赔钱,图个啥?”李成江说,他就是图能让乡亲们看上一场难忘的电影,“这些年的老账都在家里存着,欠着放映费的单据在家里还有厚厚一沓,根本就没想要账的事情,就是留个纪念。”

  老式幻灯机成传家宝

  在李成江的家中,记者看到有一台老式的镜头幻灯机,还有一台数字电影放映机。李成江很快摆弄好幻灯机,将字投射到白墙上。“这里还有个手动的可以调节焦距,让字体变大变小。”李成江说,他这个老式的幻灯机已经很少有人有了,“这个可是我的‘传家宝’,以后要一直保留下去。”

  “今晚放映《长征》上下集”、“祝广大的少年儿童‘六一’节健康快乐”……记者随手拿着几个玻璃板看了看,上面手写着一些字。“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比如说,我去学校放映的时候,就写上某个小孩的名字,鼓励孩子听父母和老师的话,那些孩子都很喜欢的。”李成江说,他经常找一些玻璃刻上字,用一点小心思鼓励孩子们,玻璃板至今都保留着。

  除了这些,李成江还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他保存的一摞荣誉证书。记者了解到,李成江先后18次获省文化厅、市县文化局、电影公司授予的“优秀电影放映员”称号。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在全国科普影片汇演中,由于成绩突出,他还被文化部、广电总局联合授予“全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放科普电影传授技术

  李成江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电影放映员。采访中,莱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綦世强告诉记者,李成江还通过放映科普电影改变了村里的种植技术,让家乡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改革开放,但是我们这里生产方式落后,存在种植难题。”李成江说,他找到一些科普影片放映,没想到反响特别好,尤其是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让很多家乡农民尝到了甜头。后来他继续了解农民需求,让影片宣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李成江结合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及时放映传授生猪养殖技术的专题片和黄瓜、辣椒、葡萄等种植作物的专题片,很多村民受到启发,大胆尝试,发家致富。

  从没有想过改行

  自从岛城2009年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以来,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原则,政府出资为每个行政村每个月放映一场电影。李成江也成为一个公益电影放映员。

  “别看我现在年纪大了,但是很多人还是叫我‘小李’,到了村里很多人都认识我。”李成江说,在1996年到2002年间,很多电影放映员都改行了,因为收入太低,有的还赔钱,但他一直坚持下来,“就是喜欢这一行啊,要是哪天不让我放映电影了,我会睡不着的。”

  李成江说,放映电影的过程中他学到很多,也间接帮助了很多人。“1996年到1998年之间,我在镇上放映《背起爸爸上学》和《一个独生女的故事》,很多学生看完之后下决心克服困难向主人公学习,有个叫褚明华的初中生,对电影中主人公的遭遇感同身受,克服家庭困难,4年后考上清华大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影的教育意义也在于此。38年来,李成江累计放映2.6万余场电影,今后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李成江说,他愿意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农村电影放映事业。 文/本报记者 郝园园 图/本报记者 李隽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电影 放映员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