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6路陆续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
半岛都市报4月15日讯(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曲秋萍 杲怡) 自1955年4月15日被青岛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服务线”至今,从天泰体育场发往大窑沟方向的6路公交线,整整运行了60个年头。从有人售票到无人售票,从铰链式的大通道公交车到如今的纯电动公交车,6路公交线见证着岛城公交的变迁史,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史。
4月15日上午9时30分,青岛市总工会“共同的家园”组织文艺骨干,为庆祝全国公交首条“青年服务线”命名60周年助兴。来自公交系统的文艺骨干们,将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幕幕感人事迹,以歌舞、小品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在场的不少市民和公交系统工作人员感慨不已,与6路公交线路有关的诸多记忆也由此被勾起。
作为岛城沿海开行的第一条公交线路,6路公交承载了岛城太多人的回忆。据悉,作为青岛市最早的一批公交线路,6路线最早开通的历史要追溯到解放以前的1945年,但当时只是标明从大窑沟至中山公园,并没有线路号。中间受战争影响,这条公交线停止运行。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4月,重新开通了这条线路,兼顾市内交通和城市旅游功能。1955年的4月15日,6路线被青岛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服务线”,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条“青年服务线”。这成了6路公交线路这60年来一直珍视并引以自豪的荣誉。
火爆 车票5分钱一天卖千余元 “上世纪80年代,青岛有30多条公交线路,沿海线路却只有6路线这一条。”公交集团市北巴士公司六路队党支部书记高秀霞回忆,“有一年的五一节期间,我们在中山公园拉一根绳子卖票,5分钱一张票一天卖了1000多元,6路线的日均客流量达到20000多人。”
高秀霞回忆,最多的时候6路公交车投入30多辆车。用6路线驾驶员郑婷婷的话说,那时候的6路公交线,乘客基本上都是“喊着‘1、2、1’的口号往上挤”。
这种客流火爆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1994年,青岛市级机关办公大楼通过竣工验收。青岛市随后逐步实现了全市政治中心的东移,城市框架也由西部老城区延伸至东部地区。“东迁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成为6路线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转折点。
“从1998年开始,岛城不断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公交线路也不断丰富。1999年的时候,6路公交的客流量就没有以前那么大了,2000年很明显地感觉到乘客变少了。”6路公交线驾驶员郑婷婷回忆,从1998年到2000年间,6路线的客流量大约减少了60% 。
坚持 公交老绝活全部诞生于此 1996年,6路公交线所有车辆更换为无人售票车,其公交车的车型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换,从“大通道”铰接式客车到汽油车,再到逐渐升级的柴油车,如今已经开行了新能源公交车。
在此期间,青岛公交行业的“一碗水”“老秒表”“问不倒”“四稳、四准、四不开”等老绝活,也都是在一代代6路公交人的摸索、总结和提炼中,诞生并推广到其他线路上的,如今已然成为青岛公交的“活招牌”。
6路人最先发明了“一碗水”功夫,在每辆车的驾驶室内,都要摆放一碗水,以行车时水不溢出来为标准;1997年,驾驶员张丽霞在车门右边安装了门把手大大方便了老年乘客上下车。她的车厢冬天有脚踏板,夏天有清凉油,雨天有雨披,哭闹的儿童有玩具;为练就“活地图”的功夫,司乘人员甚至利用休息时间穿街走巷,连许多老青岛也不甚了解的地方,他们都问得清清楚楚;为达到“问不倒”的水平,他们主动征求乘客意见,对乘客乘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记录,保证给乘客最满意的答复;为掌握“一口清”绝活,他们熟练掌握青岛市所有公交线路的首末车时间、始发站、终点站和票价,对乘客的问询对答如流;2007年,驾驶员高秀霞和线路驾驶员成立了“礼仪服务小组”,将日常礼仪、车厢礼仪、服务礼仪融入到日常公交服务中。
今后 将全部更换为纯电动车 经过了64年的坚守之后,6路公交线终于做出了延长线路的决定。据了解,2015年3月28日,6路公交线由原来的天泰体育场——大窑沟改为天泰体育场——泰山路,增加了小港、海员、大港客运站、大港、泰山路5站,线路长度由原来的5.4公里增加至8.1公里。“根据乘客的需求,我们做出了延线的决定。一方面可以解决小港附近的居民出行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原来泰山路到中山公园没有直达车的难题。”高秀霞告诉记者,延线后的6路线将从原来的6辆车增至10辆,并陆续更换为纯电动车。
高秀霞告诉记者,从1955年4月15日被青岛团市委命名为“青年服务线”至今,60年来六路队先后涌现出四位全国劳模,第一代全国劳模张德香,曾四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第二代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张蓉,她的“八个一”服务方法体现了为乘客服务的真情。第三代全国劳模张丽霞,率先提出“无人售票,友情服务”的服务理念,将公交服务推向更高的目标。第四代全国劳模、全国十佳岗位能手代表刘艺,她首开“付公交车票价,享导游式服务”先河。如今,老一代六路人已是两鬓染霜,但“青年服务线”这一服务品牌却依然青春焕发,在公共交通平凡的迎来送往中,演绎着青岛公交的风采。
记者 马正拓 通讯员 曲秋平 杲怡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