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奶业36年走势图:从敞开供应到全国第三

2015-04-17 09:13   来源: 大众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编者按:

  原奶价格骤降、滞销,全国性倒奶事件频现,不少国人崇尚外来奶粉……一段时期以来,国产奶业经历了严冬。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承诺,山东人不去香港抢购奶粉,不给香港人添麻烦,因为山东的奶粉很充足。山东奶业发展全景是什么?奶业的安全与质量又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即日起,大众网推出系列报道--晒晒山东奶业,通过好玩、可视的故事,呈现鲜有人探知的山东奶业产业链。

  晒晒山东奶业(1)

  山东奶业36年走势图 从敞开供应到全国第三


  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山东奶业36年走势图,奶牛数量居全国前列。



  

山东奶业36年走势图,牛奶产量居全国前列。



  2015年4月9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济南佳宝乳业的乳品加工车间。这里面看不到几个工人,即时有工人的地方,他们大多也只是站着在看,因为从原奶到盒装奶进入恒温仓库的所有环节,都已经被“机器人”替代,就连最后折叠奶盒并封口,都是机器在操作。

  在山东,一批规模化、全自动化经营的奶业品牌正在崛起。

  眼前的现代化生产场面,只是山东奶业36年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高,是一路改革给山东奶业带了几次发展的机遇。

  王中华,是山东畜牧行业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0多年来一直在畜牧业尤其是奶业圈儿里做研究,亲历了山东奶业36年间多次转折。作为山东农业大学动科学院院长,同时又兼任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会长的他,说起山东奶业的发展如数家珍。以时间为轴,他细数了山东奶业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关键阶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山东奶业启动历史上第一次转型,山东城市鲜奶由凭票供应到敞开供应,但那时,奶业尚未形成规模。

  1996年,奶牛业由城郊畜牧业发展成重要的畜牧业。直到2000年,山东奶业经历了漫长的缓慢积累期。

  2000年-2008年,山东奶业迎来快速扩张的8年,特别是2004年之后,山东奶业与全国奶业一样,共同迎来生产和消费的黄金期。就山东奶牛数量来看,2000年,山东奶牛只有17.39万头,短短七年,2007年的山东奶牛总数首次突破100万头,结束了个位数和十位数增长的年代。到2008年,奶牛总数快速增加到115.6万头。

  2008年,是奶牛数量和牛奶产量增加的高峰,但却也是一个奶业的逆转点,“三聚氰胺”事件让山东奶业受到重击的同时集体进入转型期。

  经过6年的调整,山东奶业的规模化程度迅速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内部分工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奶牛养殖企业,部分奶牛场的平均单产达到10吨,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14年,山东牛奶产量近500万吨,位居全国第四;奶牛存栏量144.34万头,居全国第五位。此外,山东液态奶产量全国第二,干乳制品(含奶粉)全国第一,奶业产值和利润均居全国第三……

  一个奶业大省的现代化之路进入快车道。

  据了解,36年间,我国奶牛存栏由不到50万头增长到1400余万头,牛奶年产量由不到100万吨增长到4600万吨,奶牛单产由3吨增长到5.5吨,挤奶方式由手工到基本实现机械化,取得的成绩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农业部加强了奶业奶站的管理,还实施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控计划,计划实施5年来监测样品批次9.6万批,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为100%。

  王中华说,期间,山东奶业也实现了主要以规模化饲养的模式,奶农开始集中起来,牵牛进小区,组建合作社,走合作化、规模化道路,新的生产组织模式逐步形成,奶牛养殖规模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奶业生产潜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奶牛牧场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有很大提高,可以说现在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是历史最好时期。

  然而,转型期的山东奶业并不顺利,受进口奶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倒奶事件”、“杀牛事件”再次考验着奶业的现代化水平。

  王中华很有感慨地说,奶农希望奶价高一点,但是国内奶价却高不起来。因为国内的价格高,国外产品就会进来,冲击本土产业。据统计,2008年,国外奶粉进口量35万吨,2013年达到190万吨,年均增长53%。更值得担忧的是,近年来液态奶进口数量猛增,2013年进口18.5万吨,2014年前10个月进口25万吨,同比增长58.3%。

  在进口奶等因素的冲击下,根据监测,2015年一月份第一周内,山东未按合同正常收购的生鲜乳约4470吨,直接倒掉鲜奶数量约925吨,非正常淘汰奶牛6270头。

  “加快奶业现代化的任务,我们等不起。”王中华认为,奶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实现奶业现代化,还需要用现代化的物质装备武装奶业,用现代化的组织、创新体系提升奶业,现代化的方式推动奶业。但奶业现代化并不是简单地压缩饲料、人工等各项支出,这样会形成低产低效的恶性循环。概括起来有三句话,叫以提高单产为核心,以队伍建设、量化管理为关键,以种植与养殖、养殖与加工一体化来推动。

  杀牛、倒奶已然摆在面前。既然无法躲避,那就主动出击,山东奶业继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开始了第二次转型……

[编辑: 张珍珍]

相关阅读

山东奶业 走势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