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城市争建海绵城市 青岛错过第一批试点

2015-04-22 06: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下大雨的时候吸收雨水,干旱的时候再把水“吐”出来,这样的城市像海绵一样,有着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的良好“弹性”。近日,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公布,包括我省济南在内的16个城市名列其中,它们将获得中央财政每年4亿~6亿元、累计投入3年的专项资金补助。青岛也早有建设“海绵城市”的规划,近几年从市政设施到居民小区,将雨水和洪涝变成蓄水存量的实践已屡见不鲜,但受制于高昂成本等因素,“海绵综合体”建设一直进展缓慢。在遗憾错过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之后,青岛正在为积极申报第二批试点城市而努力。

  遗憾错过第一批试点

  “我们也在学习海绵城市究竟该怎么个建法。”4月15日,青岛市建委一位负责人拿着一本厚厚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培训教材》告诉记者。就在此前几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示结束,济南等16个城市在全国400多个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据介绍,按照“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的国家补助政策,仅试点城市未来三年的补贴就将达到231亿元。

  早在去年11月,住建部即已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首次提出“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指导各地建设“海绵城市”,旨在从源头缓解城市内涝等现象。2015年1月21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

  “通知里要求试点城市得有跟海绵城市相关的配套规划,还要有不少于15平方公里的试点面积。”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没能赶上这一轮试点。

  “春节之前,我们向住建部要了这本书,打算在一些具体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段时间他也和一些规划设计单位探讨过,在新开展的项目中可以引入渗水砖、下沉式绿地、调蓄水池等雨水回收利用方法。

  实际上,青岛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早在去年就有了初步构想。

  去年青岛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江提交了《关于建立青岛市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建议。此后,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在对李江的回复中提出,青岛市将认真研究提案中的建议,利用好有限的雨水资源,加快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打造“海绵型”城市。

  无独有偶,去年5月18日节水周期间,青岛市节水办主任张国辉也表示,青岛将从三个方面打造“海绵型”城市,市政部门已经初步形成海绵型城市框架,目前已经在做相关工程建设。

  本报记者从相关职能部门了解到,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各部门都有一些初步想法,只是有待进一步形成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

  “海绵综合体”未成气候

  虽然海绵城市的整体构想还处于规划中,但青岛已不乏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些尝试。

  去年年底,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张相忠向山东省申请了一个课题:海绵城市的规划和探索。

  “这个课题是结合崂山生态城的项目在做,主要探讨在规划层面上海绵城市该怎么建,课题将会提供一些基础数据供规划部门参考。”张相忠告诉记者。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使用渗水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将使得大量雨水能通过渗水砖渗入地下,对地下水形成有益的补充,而不是白白流走。

  “但一个小区里,渗水砖的面积究竟应该多大?占整个小区面积的比例是多少?这就是我们课题组要研究的。”张相忠表示。

  此外,作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中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蓄水池,在青岛不少社区已经建起。

  据统计,青岛目前新建蓄水池、人工湖的小区已经达到十余家,如鲁信长春花园、浮山后六小区等,而山水名园小区在北面建了一座五六千平米的水库,小区绿化用水一直来自这座水库。

  不过,更多关于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最终没有发挥作用,更谈不上有较成规模的“海绵综合体”。

  本报曾多次报道,近几年青岛很多住宅小区或者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中,也曾设计过集雨、蓄水设施,比如2008年,作为“迎奥运绿化工程”的一项改造项目,太平角公园在园内道路铺上了透水地坪,渗透到地下的水将被汇集起来进行循环再利用。

  “其实留水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收集利用雨水,对于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系数,缓解城市内涝压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突发的大密度降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赵树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太平角公园的渗水砖只具备渗水功能,雨水渗入到地下的排水管道中,最终与污水一起排走,并没有实现循环利用。

  “没有统一规划,缺乏相关配套和维护。城市建设者不能只看重盖楼。”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郭一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一语道出了目前的困局。

  谁来建?谁出钱?

  之所以空有理念而发挥不了作用,还是因为建设海绵城市的成本问题。

  早在2006年,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张相忠就曾对雨水利用的经济可行性算了一笔账。

  “从运行管理和小区用水费用支出分析:收集和处理雨水的运行费用为0.1元/立方米;收集和处理污水(中水利用)的运行费用约为0.6元/立方米;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约1.0元/立方米;使用自来水费用(含污水处理费)约2.6元/立方米。”

  张相忠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污水处理的成本有所下降,但雨水利用仍然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不过,曾参与设计鲁信长春花园人工湖的原青岛锦天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建国告诉记者,相比于雨水处理,雨水回收利用管网的铺设花费比较多。

  “鲁信长春花园人工湖的雨水处理循环系统花费了2000多万元,整个雨水处理设备花费200万元,其他都是开发商铺设管网、修建人工湖的费用。”

  但张相忠认为,建设海绵城市的环境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

  “通过截流之后,雨水下渗到土壤中,对于改善小环境的气候有重要影响,比如可以缓解夏天的热岛效应。”张相忠告诉记者。

  实现生态效益,这也是海绵城市设计的初衷。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奇坦言,仅从节约水量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讲,投入似乎是不合算的。

  李俊奇表示,海绵城市承载的雨水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改善生态环境等职能,多数带有公用事业性质,如何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进来,需要在合作模式上创新。

  “从目前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有几种方式可供参考,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城市建设和雨水控制利用项目捆绑在一起,委托企业进行建设维护,政府通过后期运营资金转给企业。二是可以委托房地产商先对污染进行治理,然后将治理后的土地以优惠的价格给开发商。三是通过政策优惠,比如通过承诺给予对方某一类盈利项目的代理权等,从其他途径给予优惠,从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李俊奇表示。

  青岛市建委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可以用一部分财政资金对企业进行补贴。“现在都在建设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不全都是指节能,如果有雨水回收利用的装置,达到要求了,财政资金的一部分也可以补贴给企业,让企业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

  努力搭上“二班车”

  根据三部委联合下发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指南》,其中优先鼓励旧城改造项目,包括城市水系统、城市园林绿地、市政道路、绿色建筑小区等。

  据本报了解,其他获得试点的城市都申报了老城区作为试点。以济南为例,根据海绵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济南市选定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首个试点区。

  “很多城市的老城区都没有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改造起来比较麻烦。”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赵树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已经被济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前述青岛市建委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到老城区的设计还是以防涝为主,遇到大雨时能及时将积水排走,“所以针对老城区,我们可以在一些低洼地段选一处试点,比如挖一个调蓄水池。”

  “青岛海绵城市的设计主要还是在新城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创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以促进雨水的调蓄、渗透和净化。”这位负责人表示,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在里面。

  除了市建委,市政部门也已经初步形成海绵型城市框架。

  青岛市节水办主任张国辉告诉记者,现在在做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增加人工湖泊和小型水库的数量,收集更多的雨水;其次是鼓励推广小区内以及广场内建设蓄水池进行直接利用;另外,还将把公路以及广场等地方的硬化路面“软化”,铺设能渗水的路面。

  不过张国辉告诉记者,这些只是市政部门的一些建议,具体还需要规划部门的配合。

  “我们不能强迫人家在建小区时必须配套建蓄水池,但规划部门可以,比如,你要是不建蓄水池,就不给你规划立项。”张国辉告诉记者,这需要职能部门能互相配合。

  作为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张相忠也提到规划部门要发挥重要作用,他希望正在进行的课题能为规划部门提供一些数据参考。

  “如果新开工建设的项目达不到标准要求,比如小区里渗水砖面积没有达到一定比例,那么就无法通过规划审批,施工验收时也会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如此,将来新建的各个小区、各个项目都能达到要求,海绵城市也就不再是纸上的概念了。”

  据上述青岛市建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会把海绵城市的一些初步规划设想向市政府汇报,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协调下,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一起去推动这个工作。据了解,青岛正积极努力申报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即使不能成为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的一些设计理念也应该成为下一步城市建设时重点考虑的一块内容。”这位负责人强调。记者 李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海绵城市 青岛 试点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