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人郭琇是硬骨头 武官索贿被一耳光扇水里

2015-04-23 10:14   来源: 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在中国古代,反腐的任务往往落在御史头上。在清朝康熙年间,青岛即墨就出了一位“铁面御史”,名叫郭琇 。他进士出身,从县令开始做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一职位相当于如今的监察部部长 。他的官不是混来的,而是上疏参劾当时权势熏天的明珠、高士奇等大臣,可谓铁骨铮铮,震惊天下。后来他官至湖广(指湖南、湖北)总督,从一品。

  “郭琇是个业务能力极强,又有骨头的智慧型官员,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性。”郭琇后人、郭氏第十九世孙郭显平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郭琇洗堂”,先贪后廉?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郭琇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一个就是“郭琇洗堂”,将他当成了一个“先贪后廉”的典型。这被演成了京剧,也被写进了小说。

  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在《清官册》中就写了这个故事。其中说,郭琇当的第一个官是江南吴江县(今苏州吴江区)的知县。当时,他的上司江苏巡抚余国柱是个典型的贪官,有“余秦桧”之称,史书说他“征贿巨万”。郭琇虽有政绩,但是名声不好。“郭大爷就是喜欢钱!”吴江的百姓都这样说。后来,余国柱调离,一个叫汤斌的人接任江苏巡抚。

  这个汤斌是个大名鼎鼎的清官。他对待下属,一向是先教诲,真的不改过,才上疏奏劾。听得郭琇的贪名后,他召其到当时的省城苏州面谈。郭琇到了巡抚衙门,汤斌看他衣饰朴素,不像是个讲究享受的人,就问:“你有没有贪污?”“有!”郭琇答道:“前任巡抚余国柱为人如何?大人深知。如果我不能填他的贪壑,就得丢官,丢官就不能替老百姓做事了。”

  汤斌说:“你自己不觉得强词夺理?”“遇见大人这样的上官 ,才能讲理,”郭琇说:“我请大人宽我一月限期,倘仍如以前一样,请大人立置典刑。”汤斌答应,说,如果不改,定不轻饶。

  郭琇回到吴江县衙门,亲自动手,率领仆役,将大堂内外,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堂召集三班六房说:“以前的知县郭琇 ,已经死了;现在是另外一个知县郭琇 。如果你们假借名义,在外胡作非为;你们要想到,现在是不要钱、不怕死的新郭琇当知县。”大家都知道郭琇的脾气,凡事不说则已,说了一定做到,因而各具戒心,相约敛手。这样一个月下来,他向汤斌复命。汤斌见郭琇说到做到,对他刮目相看,后来经过汤斌推荐,郭琇还升了官。

  这就是“郭琇洗堂”的故事,但它是真是假呢?郭显平先生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还专门赶到吴江,对郭琇在吴江的情况进行过调查。

  “这个故事纯属子虚乌有,张冠李戴。”郭显平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据他考证,郭琇贪渎之记录最早出现在清代笔记《清稗类钞》中的《郭琇自洗堂屋》一文,后来《啸亭杂录》在对汤斌的记述中也有类似引述。但只要推敲起来,就会发现并不可信。

  首先,无论是《清史稿》之类的正史,还是乾隆版《吴江县志》、同治版《苏州府志》和乾隆版《即墨县志》中,都没有类似记载。其次,郭琇在吴江担任县令总共八年,而汤斌任江苏巡抚时,郭琇已经干了近六年。假如此前他一直贪污的话,那肯定会被定性为贪官,像汤斌这种著名清官,能举荐他吗?如果郭琇在汤斌来后才改过自新,而此前绝大多数时间都臭名远扬,那老百姓会拥戴他吗?所以,据此而言,所谓的“先贪后廉”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郭显平先生还认为,这个故事不排除是后来郭琇做御史后,得罪人太多,有人故意给他泼脏水。还有一种可能,是把别人的事情安到了郭琇身上,真正贪污的可能是当时郭琇的上司,苏州知府赵禄星。可是,假如郭琇一直都是清官,余国柱能容得下他吗?郭显平先生说:“那是因为郭琇的政绩在江南是最好的,无论谁当官都需要业务能力强的部下。顶多不提拔他,但肯定会让他继续干下去。”

  武官索贿,被一耳光扇进水里

  说郭琇是一个硬骨头的官员,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不会看其他官员的脸色行事。在乾隆版的《吴江县志》中,记述了他这样几个故事:

  有一天,有盗贼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一艘客船。船上的客商赶紧去县衙告状,郭琇手中仅有衙役,没有兵,于是就发文通知在当地的绿营兵守备陈桓(正五品)。陈桓和郭琇一起,追上了那个盗贼。但见其所穿衣服甚是华美,举止派头十足,似乎大有来头。盗贼站在船上大声呵斥,陈桓怕招惹不起,不敢上前。郭琇虽然官职比陈桓低,但他不吃这一套,跳上船去,命人将盗贼捆绑起来。那位客商出来指正,郭琇又寻到了赃物,查实盗贼原来是个畏罪潜逃的旗人,于是将他送到巡抚衙门正法。

  当地还有一个唱戏的名叫凌泰,曾经进京演戏,深得一位王爷的宠幸。凌泰就借王府的势力,不把当地州县放在眼里,在当地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凌泰有一次买地之后,根本没想过还要缴税,就派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去县衙索要税契。郭琇看后很是恼怒,于是当即命人把送名片的人打了一顿板子,限期三日缴纳税银,否则将加倍处罚。凌泰一声不敢吭,吃了哑巴亏。后来,凌泰的母亲去世。当时的江苏巡抚告诉自己下属的诸州县官员,都要前去吊唁,只有郭琇不去。巡抚还专门把郭琇叫到自己面前来,告诉他一定要去,但郭琇最终还是没去。这位江苏巡抚是谁呢?据郭显平先生研究,此人就是余国柱。

  因为吴江靠近长江,濒临太湖,所以当地曾经修造战船。当时的将军杨捷派了一名武官前来监督,为赶工期,郭琇也派了一名比较得力的衙役前来协助。谁知,这名武官贪婪成性,欺上瞒下,到处索要贿赂。衙役一方面没钱给他,另一方面也看不惯他的这种行径,谁知武官索贿不成,大为光火,命人将衙役绑了起来,用鞭子狠抽。

  郭琇闻讯前来,可武官哪里把一个小小的县令放在眼里,对郭琇出言不逊。郭琇很生气,几步上前,劈头一记耳光,把武官打进水里去了,四下里一片叫好。“郭琇当然不傻,他知道自己打了武官 ,可能会有后患,就到将军府去见杨捷。而杨捷根本就不见他。郭琇远远冲将军府拱了拱手,扭头就走了。还好,杨捷知道郭琇素来刚直不阿,也没把他怎么样。”郭显平先生说。

  也正是因为郭琇一贯清廉,汤斌才向康熙皇帝推荐了郭琇 。他说郭琇:“居心恬淡,莅事精锐。”这八个字其实是很高的评价,说明他精明强干,却又律己极严,修养很高。后来,朝廷对郭琇进行考核 ,认为他达不到提拔的要求,还是康熙特批,破格录取,授予他江南道御史一职。此后,郭琇官职越做越高。

  传说郭琇打了康熙贴身太监

  关于郭琇的硬,著名作家二月河在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中也写过。其中称,康熙有次微服私访路过三河县(今河北三河市),见一个新任县令招摇过市,很像贪官,心里很不爽。于是,派贴身太监李德全带两个小太监去前面看看这个县官到底怎么样。李德全等在大街上纵马狂奔,撞倒了一个老太太。他仗着自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想一走了之,被一个中年汉子拦了下来。中年汉子冲李德全大吼,让他下马。李德全大怒,抽了中年汉子一马鞭,然后说自己是来找新任县令的。中年汉子告诉他,县令已经被摘印了,有什么事跟他走。李德全很奇怪,怎么县令这么快就被摘印了?他就跟着中年人到了县衙。结果去了才知道,这汉子就是顺天府同知(相当于北京市副市长)郭琇 。

  李德全哪里会把郭琇放在眼里?表现得非常张狂,被郭琇惊堂木一拍,先打了二十大棍,又上了夹棍,皮开肉绽,甚是狼狈。后来,李德全跑去找康熙哭诉。康熙很生气,召来郭琇 ,说:“郭琇 ,常言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胆子不小啊,我问你,谁给你撑的腰?”然而郭琇就是不服,还反过来呛了康熙几句。康熙脸上挂不住了,说:“你把朕当什么人了?”结果郭琇大声说:“皇上乃是桀纣之王!”桀纣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这一句骂得太狠,康熙向来自谓圣明,从没被人这么骂过,当即命侍卫将郭琇拉下去杀了。还好,侍卫知道康熙的脾气,拉下郭琇之后,一直没动刀。

  后来康熙冷静下来,觉得自己不对,一问人还没杀,就把郭琇又召进来。二人重新交谈,郭琇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汉族人对满族人不服,动不动就拿清朝和此前的明朝相比,康熙为此很伤脑筋。郭琇就出了一个主意,他说:“臣以为,当日我朝大军入关之时,前明之宗庙社稷,已不复存。要天下人都懂得大清并不是从朱家手里得的天下,而是替朱家报仇,灭了李自成。”又说:“臣以为应效法前朝故事,礼尊孔孟。表彰文明;奉前明宗祠,祭前明皇陵,修明朝正史以示灭国不可再复……”这一番话,解决了康熙一直头疼的事,对郭琇刮目相看。于是,他任命郭琇为监察御史。

  当然,正史中并无“李德全”这个人,而是二月河杜撰出来的,其原型是梁九功和魏珠。那郭琇的事是否真实呢?郭显平先生认为,这只是“小说家言”而已。另外,《康熙大帝》中说郭琇曾断指明志,更是纯属杜撰。“因为郭琇太出名了,所以写小说的人在他身上附会了很多故事。”

  郭显平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郭琇当年名声的确非常大,后来他被起用为湖广总督。一听说他要来上任,当地很多贪官吓得纷纷摘下官帽跑,真是大快人心。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即墨 郭琇 铁面御史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