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代玲玲 报道
本报济南4月27日讯 “今年以来,我省外贸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幅之大为近年来罕见,可以说困难比预想的要大。”省商务厅厅长佘春明在今天召开的全省商务运行分析视频会上拿出了今年一季度山东外贸的成绩单,全省进出口538.7亿美元,出口、进口同比双降。
“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既有国内外需求放缓、欧元日元和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等全国共性原因,也有长期以来我省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佘春明分析认为,虽然一季度外贸总体形势严峻复杂,但仍然不乏亮点,成为我省外贸化危为机的有利动力。
从进出口产品看,作为全省第一大类商品的机电产品出口逆势增长1.5%,进口增长1.3%,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肥料、家具、胶合板、医药品、鞋类等轻工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5.4%、18%、13.9%、12.3%和5.7%,这些产品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近年来出口持续增长,出口155.4亿美元,增长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0.5%,显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国有企业进出口53.7亿美元,下降30.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17.8亿美元,下降10.8%。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韩国、东盟、南亚、中东、澳洲等市场保持增长,多元化拓展市场空间的余地进一步增大。
从17市看,一季度,临沂、菏泽、枣庄三市进出口实现双增长,其中临沂出口增幅达到34.3%,枣庄出口增长10.9%,菏泽进口增长15.4%,中西部城市发展的后劲迸发;青岛市出口突破100亿美元,增长5.6%,继续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海尔集团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开发了通过APP实现智能联动的空调产品。正是借助强大的创新能力,海尔今年出口额实现29%的高增长,远高于家电行业4%的水平。
在佘春明看来,山东省与日本、韩国地缘人缘优势突出,中韩自贸区也将为我省扩大对韩贸易带来难得机遇。
“威海与仁川自由经济区被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合作示范区,烟台中韩产业园和‘两国双园’模式写入两国政府会谈纪要,青岛中韩创新园和日照中韩产业园也正在积极推进。”佘春明说,随着下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我省威海乃至整个胶东半岛地区,可以借力中韩自贸区地方合作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加上独特区位优势,在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基础上,迎来扩大对日韩经贸往来的新发展。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