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接到了多位市民的反映,称他们在网上看到在城阳区的一些物流工业园和物流公司高薪招聘跟单员或者业务员的招聘启事之后,于是就拨打了上面的电话前往应聘,结果却被一些中介和代理人员告知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和保险费,当他们交了这些保险费之后,过了很长的时间却一直都没有任何的音讯。这些交了钱的市民当中,有些人前往这些中介处讨要,却被中介人员打了一顿,有些人通过合法途径维权,最终将押金要了回来。而警方也提醒广大务工者,这种招工骗局一旦上当受骗,证据收集起来十分麻烦,同时维权也十分困难,希望广大务工者们能够注意,防止再次有人上当受骗。
前往中介讨要说法却被打 近日,市民樊先生和赵先生都拨打了本报热线80889088向本报,称自己在网上看到城阳区高薪招聘物流跟单员的相关信息之后,应聘时去交了押金,最后却一直没有了音讯,想要押金时却要不回来,而樊先生更是在前往讨要押金的时候被打,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无奈,只好向本报求助。
樊先生说起这件事情,也是十分心酸:“我老家是外地的,3月份的时候在赶集网上看到了青岛这边有高薪招聘跟单员的信息之后,就打了那上面的电话过来了,对方一开始也没说面试地点在哪,就说让我等,过了几天之后,让我到城阳的东蓝家庄社区靠近马路的一处门头房去跟他们面试,我到了那处门头房跟他们见面之后,他们一上来就说要先交798元的交通意外险,不交保险费的话不让应聘,我想着既然让交保险费,那应该是挺正规的,于是就交钱了,之后他给了我一个所谓刘经理的电话,让我联系这个刘经理,我见到这个刘经理之后,他让我先交1000元的押金,然后把我安排到了青岛物流分拨中心的一个货仓去实习,但是干了十几天的装卸工之后,却又被通知让我回家等着跟车的消息,最后就这么杳无音讯了。”
在等了十几天没有结果之后,到了4月24日中午,樊先生就回到交钱的地方讨说法。想把自己的押金要回来。但还没交涉几句一名中介人员就叫来了四五个年轻人,把樊先生围在中间,拳打脚踢了一顿。
而樊先生再给当时负责招聘的人以及那位刘经理打电话的时候对方都已经关机了,无奈之下,樊先生只好将此事报警,并且找了多个部门进行投诉。
维权难,但也有成功的 但是当樊先生前往城阳区的劳动仲裁部门进行投诉的时候,却被告知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进行受理:“当时交了保险费和押金之后,对方并没有提供任何的发票和收据,当时签的劳动合同也只有一份,当时那份劳动合同也是有很多空着的内容,他们只让我在乙方那儿签上我自己的名字,而且签完字之后就把那份合同给要回去了,我手中确实没有任何的证据证明找工作被骗的事情,但是事情确实是这样,而且还有很多人有类似的遭遇,真的是不希望他们到最后变得跟我一样……”
而在众多的投诉者当中,记者也找到了一起维权成功的案例,来自河南的赵先生也是与樊先生一样,在网上看到了这个情况之后来到了城阳区应聘跟单员,当时他就到了汽车北站附近的盛丰物流园内,之前说不要钱,但是后来收了880元保险费和1000元押金还有80元衣服费,并且赵先生也按照对方提供的一个电话联系去了工作地点之后,却找不到负责人,觉得可能上当受骗了,当时想要押金多次,却要不回来,但是赵先生将此事反映给了本报之后,本报记者与赵先生一起经过近半个月的多次交涉之后,最终将赵先生的押金和保险费全部要了回来。
合法维权才能成功 说起维权成功的经验,赵先生也进行了一些总结:“这种事情即使是被骗了,也不能硬碰硬,而是要讲究一些策略,要想办法抓住源头,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上,其实源头就在招聘的地方(中介或者代理)。我也是调查了他们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终于把这些人的信息都给弄清楚了,解决问题前再找他们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要不然的话,一个人的力量太小,而且大家出门在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也很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保留证据,再找合法的渠道进行维权,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问题才好解决。我觉得肯定不止我一个人遇到过这种问题,最开始的时候也是贪图省事儿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才造成了自己被骗,但是还是通过自己的合法渠道将这些钱要了回来。其实如果一开始的时候能够注意一些细节不对劲的话,肯定是可以避免被骗的……”
警方提醒:求职一定要找正规渠道 记者从城阳警方了解到,招工诈骗犯罪在近些年是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法,这些骗子会先浏览一些正规的吸引人的招聘信息,直接复制,只将联系方式改成自己的。这些招聘打着高薪的幌子,如果有人上钩了,骗子就提出交纳服装押金、体检费等,不少急着获得高薪职位的年轻人容易上当,而骗子隔个两三天就会将信息撤下来,再换新的招聘信息。年轻人往往为了图省事儿而不去留意一些合同以及收据等细节和证据,事后维权也十分困难。而警方也将其中的几种常见骗局进行了总结 ,希望广大务工者们能够注意,防止再次有人上当受骗。
“非法职介”:一些劳务中介所会以优厚的待遇为诱饵,在骗得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等费用后,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应聘者上岗。
“熟人帮忙”:这种老乡见老乡的诈骗手段很常见,骗子一般都吹嘘自己门路多,但疏通关系需要花钱。
“张贴广告”:个别企业通过张贴虚假广告、分发名片等方式引诱求职者上当,然后再通过各种理由让求职者交钱。
“虚拟求职”: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工信息,诱骗求职者,再通过短信、电话要求银行汇款,以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
警方提醒广大求职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劳务市场找工作,遇到难以甄别的中介信息,应及时向招聘或管理单位咨询、核查。凡是遇到被要求通过银行汇款方式交纳各种名目费用的,尽量不要理睬。
记者 潘立超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