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培养成本高数量少 智能替代品争相推出

2015-05-05 05:4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4月25日下午,郭佳正在训练导盲犬"Lady"。"Lady"将前脚放在石阶上不动,提醒郭佳注意脚下。





敬请关注半岛深度官方微信



  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新规,从刚过去的这个五一黄金周开始,视力残障旅客可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多年来视障者和导盲犬出远门的困难将得到缓解。但是问题来了,真的会有那么多导盲犬上火车吗?记者探访发现,即使是作为我省导盲犬培育的示范基地,青岛和东营两家基地“合作办学”,6年间也仅仅对外提供了3只导盲犬“毕业生”。由于培育成本高昂,全国多数导盲犬培育基地生存艰难,而随着导盲科技产品的不断推出,费时费力的导盲犬培育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

  驯成率低

    6年仅驯出3只导盲犬


  4月25日下午3点左右,山东省东营市大剧院外的广场上,东营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训导员郭佳正在训练一只名为“Lady”的拉布拉多导盲犬。

  “Lady”执行完毕郭佳“找到垃圾桶”的指令,然后在剧院门前的台阶处停下,将前脚放在第一个石阶上——它用这个动作告诉身旁的郭佳:此处有石阶,悠着点走。

  训练结束的时候出了点岔子——“Lady”靠近一处草坪时,没有执行郭佳“走”的指令,而是跑到草坪“啃”起草来。“刚接受训练没多久,它还有点不听话。”郭佳说。

  东营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是全国第二家导盲犬培育中心,不到两亩的基地藏身于东营郊区某饭店院内,郭佳和其他6名同事及志愿者就在此办公。就是为了这样一个位于偏僻郊区的简易基地,培育中心每年需要付出3万元租金。

  两岁的“Lady”在剧院广场埋头苦训的同时,还有4只导盲犬躺在基地的犬舍“打盹”—— 因为其他训导员当日外出,它们并没有如往常一样,按照作息时间接受训练。这个成立于2009年5月份的民间公益机构,至今仅培育出3只正式上岗的导盲犬,均是免费送给盲人使用。

  该培育中心负责人吴雪辉告诉记者,选择创立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部分原因是“导盲犬在北京残奥会上的亮相”。2008年9月6日的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前中国女子视障田径运动员平亚丽在导盲犬“Lucky”的引导下,稳稳当当地完成了火炬传递。吴雪辉认为导盲犬就是盲人的眼睛,“这项事业值得做”。

  “这几年我们驯成的导盲犬仅有3只,淘汰率非常高,但是申请的盲人多达两百多人。”吴雪辉告诉记者,导盲犬培育基地正面临“巨大压力”。

  成本高昂

    每只培养费15万~20万


  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出尽风头”的导盲犬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2006年5月份,大连医科大学教授王靖宇以所在高校为依托,建立了导盲犬培训基地,并将其挂靠在大连残联名下。这是中国大陆首家培育导盲犬的公益机构。

  之后,导盲犬培育开始“热”起来。2007年,上海市残联委托南京警犬研究所培育导盲犬。2009年,来自郑州的饭店老板关骊专门跑去大连学习经验,之后创立了郑州爱心导盲犬服务中心。同年年底,福州市残联发布消息称,该会拟同日本有关机构合作,创办福州国际导盲犬育成中心,计划每年培育导盲犬约300只。

  从零起步的中国大陆导盲犬培育产业看似迎来春天,然而,先行者们先后遭遇了各种挫折。

  最先遭遇挫折的是当初声势颇大的福州国际导盲犬育成中心。当年负责该项目的福州振和实验动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日方资金没有到位,导盲犬培育最终流产。”之后当地残联也再未提起此事。

  相比于福州导盲犬育成中心的夭折,大连、东营、郑州及上海4处培育基地似乎幸运得多——4市一共培育了120余只导盲犬,郑州4只,东营3只,上海30余只,规模更大的大连则达到80余只。

  吴雪辉告诉记者,2009年至今,培育中心运营费用大多由他个人承担,六年时间里已经投入近600万元。“现在基地每年费用40多万元,再加上正在建设新的综合培训基地,压力实在太大。”

  “现在一只导盲犬的培育成本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吴雪辉告诉记者。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导盲犬驯成后无偿捐给盲人使用,因而没有任何收益,但导盲犬培训周期至少一年,这决定了导盲犬培育的“高投入”。

  位于青岛崂山的优耐拉布拉多犬舍,长期为东营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供应幼犬,其负责人朱建波告诉记者,一只拉布拉多幼犬的培育成本就是1.2万~2万元。“将一只幼犬培养成能够上岗的导盲犬,投入之大可想而知。

  郑州导盲犬服务中心成立以后,一直是关骊自掏腰包在维持,到了2012年服务中心已是“山穷水尽”,员工领不到工资,不得不辞职。那时恰逢一只养了近6年的导盲犬遭遇车祸死亡,这让关骊“痛不欲生”,长时间的压抑让她濒临崩溃,“得了抑郁症”,甚至想到自杀。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摊子铺得较大”,资金压力更为明显,创始人王靖宇不得已以卖房维持运转。从2010年开始,大连市政府规定每只导盲犬“毕业”,财政补贴6万元,再加上时多时少的慈善捐赠,导盲犬培育基地艰难运行至今。

  推广遇阻

    公共场所接纳度不够


  一方面使用量极小,一方面培育成本极大,导盲犬的培育合理性一直存在争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导盲犬使用受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导盲犬的社会化问题。“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允许导盲犬出入,这就给导盲犬培育带来了很大问题。”

  山东省盲协主席汤建泉告诉记者,导盲犬正式上岗以后必然面临种种社会化的难题,“导盲犬出行应该享有的政策保障”同样不能忽视,铁路部门现在允许导盲犬上火车,无疑开了一个好头。“山东早在2012年就规定导盲犬可以乘坐市内公交,我们正在计划将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升级为省级服务机构,以获取更多关注和支持。”

  东营市的按摩师商训杰2012年年底获得了一只导盲犬,他将其视为自己的“眼睛”。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他不敢走得太远,因为仍有公共场所拒绝导盲犬进入。2014年3月份,莱州盲人韩山松从阳光导盲犬培育中心处争取来导盲犬,为了避免坐公共交通,韩山松特意买来面包车,“遇到不让进的地方,扭头就走”。

  青岛优耐拉布拉多犬舍负责人朱建波深知导盲犬的“温顺”。“导盲犬的种犬经过仔细鉴定,‘祖宗三代’都没有攻击人类的基因。”朱建波说,幼犬从小就经过社会化训练,尽可能多地与人接触,之后是12个月的家庭寄养,至少一年的专业培训,“导盲犬唯一会做的事就是做盲人的眼睛,人们不要抚摸、喂食打扰导盲犬工作,也没有必要对它们过于害怕。”

  4月27日,一些市民来到位于崂山区北头村的犬舍参观,有人将手伸向拉布拉多犬,没有想象中的尖牙利齿,得到的仅是幼犬的“热吻”回应。

  2014年5月31日,中国盲人协会视网膜病变者委员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关骊与她培育的导盲犬受邀参加活动,不少外地盲协领导牵着导盲犬体验了一番,觉得新奇不已,鼓励关骊坚持下去,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导盲犬不能上火车的历史已在5月1日起终结,关骊接到了郑州铁路公司的邀请,她在这一天带上导盲犬登上火车体验。“欢迎你们来给我们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导盲犬的珍贵,知道盲人有多么需要它们。”她说。

  替代品多

    高科导盲挑战导盲犬


  资金缺口较大,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以及“上岗”数量极低,导盲犬培育事业面临的这些问题,短时期之内似乎难以解决。导盲犬之外,是否还有另一双“盲人之眼”?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导盲科技产品不断出现,它们的面世之路,和导盲犬的培育一样并不平坦。

  上个世纪90年代,浙江衢县隆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发明了集成电路超声导盲眼镜并且获得国家专利,这一产品能让盲人“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但是舆论热议之后即归沉默,相关产品并未带来想象中的“盲人福音”。记者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发现,目前已无该企业注册信息。

  “现在市场上较为普及的导盲棒,对盲人而言顶多起到警示障碍物的作用,没有准确的引导功能。”淘宝网上经营各类手杖的掌柜“携手共进”告诉记者,他的店铺迄今为止也就卖出44根导盲棒,每单售价仅为16.8元。

  2013年中新网曾报道英国牛津大学设计者正在试验一款智能眼镜,协助仍有残余视力的“失明人士”躲避障碍物,另外可以透过耳机大声读出文字,或者扫描商品条形码显示价钱;2014年3月份,麻省媒体实验室研发出世界首款智能导盲鞋,它通过智能手机对目的地进行定位,然后将信息传输到鞋子上来进行导航,但是“没有附近障碍的预警和过路口时的安全注意功能”。

  身兼盲人按摩师与编程师之职的青岛胶州网友小康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受邀主持国内导盲产品的发布会。他将导盲产品分为两类,一类依靠盲人听觉系统,另一类则依靠盲人的触觉。外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戴在额头上的“摄像头”、加有耳塞的眼镜,甚至还有含在舌头底下的震动装置—— 基本原理均是将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电波转换为声音或震动,让使用者仔细辨别以后作出反应。

  “国内市场上的导盲工具实用性很差,很难帮助盲人出行,再加上购买成本动辄上万,大多数盲人难以承受,这些产品的普及程度很低。”小康说,那种宣称能“让盲人正常行走”的产品尚未出现,但是可以期待。“现在美国有机构尝试将芯片植入大脑,让世界‘呈现’在盲人的脑海中,但试验效果不是很理想。”

  作为一个科技达人,小康相信技术总有一天能够让盲人“看见”,不过,现在如果让他在科技产品和导盲犬之间做一个选择,他希望是后者,因为导盲犬“更加人性化”,与盲人能有情感互动,对盲人帮助更大。“第一次接触导盲犬是在加拿大,是一只白色的拉布拉多。它的主人唤了一声它的名字,别人拉都拉不住,就直奔主人而去。”小康说,实用的科技产品终会被创造出来,这是趋势,但这也不意味着导盲犬就要退出舞台,“可能有些东西仍然无法替代”。

  文/图 记者 何利权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