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体开业第一天火爆场面
“一二一,爸爸领你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首童谣你还记得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岛就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当时只集中在一条中山路上。转眼间,沧桑巨变,从传统零售商店到百货、大卖场、购物中心,如今多个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谁能把握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脉搏?
综合体越来越多 今年“五一”,青岛较往年更为热闹。通往山东路的多个路口都竖立了相关指示牌,称因万象城开业山东路段较堵建议车辆绕行。4月30日,商业巨头万象城在青岛开业。5月1日,海信广场二期试营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城市综合体如雨后竹笋。2013年青岛市发改委便公布青岛将建30个商场,其中有9处是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包括市南区的绿城青岛深蓝广场、银座中心,市北区的绍兴路商业网点项目、和达中心城项目,李沧区的奥克斯广场、庞大汽车文化广场,城阳区的长阳国际金融中心、金地世纪城,崂山区啤酒城改造等。
2015年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将建成李沧区维客广场、华润万象城、栈桥PARKCITY等3个5万平米以上地铁商业综合体项目。而据了解,浮山后劲松四路的埠西农贸市场中,位于卜蜂莲花超市东侧的临街门头房已经拆除完毕。未来,这个地块将建设一处大型城市综合体,包括大型超市。此外,香港中路沿线浮山所附近的银座也已落成。
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在青岛拔地而起,谁将在这场争夺战中取胜呢?
目前青岛有各类城市综合体,现状如何呢?以延吉路万达广场为例。记者调查了解到,该广场分为百货区和综合区,综合购物区包括餐饮、娱乐、电影院、KTV等,而百货区以服装、鞋帽百货销售和超市为主。记者来到进入里面的永旺超市发现,人流量较少,与香港中路沿线的永旺超市人流量相差太多。“过来这里多是吃饭逛逛,很少到超市买东西。”市民孙女士说。这里周边多是写字楼,年轻人较多,多数过来吃喝玩乐的。而到超市买东西,中老年人比较多,而且他们多选择大润发、家乐福等优惠幅度较大的超市。
麦凯乐、百丽广场、海信广场等综合体,客户熙熙攘攘、人流量较多。不过,刚开业的万象城,在前几天无疑是有点“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者居上的姿态。相关数据统计,开业前4天,青岛华润万象城客流量破60万人次,车流量超4万量次,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创青岛商业新纪录。
新开业的综合体如何吸人气呢?开业首日,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发现除了开业期间的促销和明星效应,综合体本身面积很大,里面的种类很全。有各种餐饮、品牌服饰、百货等,还有供小孩子娱乐的溜冰场等休闲娱乐场地。
“以后我会常到这边逛逛,因为品牌多种类全啊。”26岁的白领孙琴介绍说,逛街是一件比较累的事儿,最好各种品牌在一块,一下子逛完比较省事儿。否则这家逛完还要到另一家,浪费时间和精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新开业的城市综合体越来越向“综合”路线发展,包括乐客城、万达广场、大拇指广场等,餐饮和休闲娱乐设施是不可或缺元素。一位商场业内人士分析介绍,随着电商的发展,包括生活用品等在内的东西,很多人选择送货上门的网购,百货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城市综合体要想吸引客流,餐饮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现在儿童娱乐设施也成为吸引客户的重要部分,现在家庭的重点在孩子,很多人会以孩子的需求来选择购物场所。
突出特色多样化 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这些综合体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有的还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海信广场定位高端,进入品牌以国际大品牌为主。而百丽广场则以中端为主,品牌和餐饮适合白领阶层的消费。两家虽然隔一条马路,形成了互补。对此,中铁青岛中心的商业副总李卓认为,目前青岛商业布局是极大商圈并存共发展。青岛中心也突出自己的特色,主打国际二线潮牌,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
“差异化突出特色,是城市综合体吸引客流量的关键。”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认为,随着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购物中心越来越突出品牌多样化和差异化。以刚开业的万象城为例,其中有30%国际品牌和50% 的餐饮品牌属首次进驻青岛。岛城一家大型购物广场的相关负责人认为,现在城市综合体这么多,要想吸引顾客就得与众不同。选准客户目标群体,找准定位,根据客户群体的需求,尽量做到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才能达到“吸金”的目标。
综合体经历四轮变迁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零售时代、百货时代、超级大卖场时代、综合购物中心时代。青岛商业的繁荣应该是从中山路说起。70岁的王老太在中山路住了43年,回忆当初的繁华,她娓娓道来:“以前街上人多,商店也多,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觉得在中山路上买东西,是了不得的事情。”那个年代,没有大型卖场、购物中心,都是一家家老字号的零售店,专门卖食品、布料或者其他东西。 王老太回忆中的青岛商业,正处于传统零售时代。青岛本土利群集团,也刚刚有了雏形。据了解,1956年由“德源泰百货”、“永信绸布”、“大光明眼镜”、“福兴祥文具”和“福兴昌玻璃”五家店铺公私合营为国营利群百货商店。1971年,李村消费合作社成立更名国营崂山百货商店,时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店。当时的城市综合体还是以百货业为主,促成了青岛老一代市民的购物习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人现在通常都是以逛超市为主。
传统零售进入综合模式 青岛城市商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迎来新的变革,进入百货时代。1983年,崂山百货商店改建为高4层、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的商场,并改名为崂山百货大楼。1991年,作为岛城首家万平米商厦的青岛华联开业,这里有青岛第一部商场电梯。青岛本土商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外来资本开始盯上这片待开发的沃土。1998年,作为国务院批淮的山东省第一个国有商店与外资合建的商品零售企业项目,青岛第一百盛在中山路开门纳客。
随着城市商业不断发展,商业中心由中山路渐渐转移到香港中路。进入21世纪,城市综合体开始遍地开花,超级大卖场时代到来。香港中路沿线附近的麦凯乐、永旺超市、海信广场、百丽广场。城市综合体的出现,聚集了超高的人气,成为年轻人购物的首选。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晓琳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