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馆参观。(高校博物馆提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对于博物馆,市民可能知道市博物馆,其实,除了市博物馆,岛城高校内也“藏”着一些博物馆,近日,记者走访岛城高校,发现这些高校博物馆各有特色,但由于缺人缺地缺资金,难以充分发挥对社会的科普作用。
多所高校都有博物馆 目前在岛城多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博物馆。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面积1000多平方米。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茅云翔告诉记者,目前馆内草类标本、贝类标本、鱼类标本等共近七千件。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馆分两层,主展厅800平方米。“涉及地球形成与生物演化、矿物岩石与矿产资源等。”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强说。
“青岛农业大学昆虫馆面积1800平方米,馆内现有上万个昆虫标本。”昆虫博物馆的周老师告诉记者。
青岛滨海学院馆内有上万件藏品,艺术馆以动物标本展示为主,还包括奇石、书画等。
高校博物馆少有人知 虽然岛城高校内有这么多博物馆,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校内的博物馆知名度并不高。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30余名市民,知道高校里有博物馆的市民不到三成,能说出具体名字更是寥寥无几。
其实,不只是社会普通市民不知道,就连高校里的教师对校内博物馆也知之甚少。“我只知道学校有个博物馆,具体展示的什么不太清楚。”采访时有高校老师对学校博物馆也很“模糊”。
“感觉我们学校的博物馆就像是闺房里的小姑娘,很少宣传,也很少被外界所知。”大学生王丽对记者说,她不知道学校里有博物馆。
遭遇缺人缺资金困境 茅云翔告诉记者,海洋生物博物馆以前的定位主要是教学、科研,从去年开始博物馆对社会开放的力度加大,确定为青岛市青少年海洋教育科普基地。“现在我们主要还是以提前预约的形式对外开放。”茅云翔表示,不能对外开放主要是资金有限。
吴强针对地球科学馆的运营也告诉记者,博物馆不算建设费用,只在装修、布展、购置标本上,已经投入约200万元。另外,维护还需要大量资金。
场地也是个问题。以青岛农业大学昆虫馆为例,昆虫馆利用的是废弃的厂房。专业人员的不足在高校各博物馆几乎也都遇到了。一些博物馆的老师称,“现在博物馆内的老师几乎都不是全职。”
准确定位突出特色 吴强认为,高校博物馆最好的出路是走特色型路子。同时吴强认为,高校博物馆要发展首先要有资金支持。“目前政府、社会组织与高校这方面合作的内容太少,应该引起关注,建立政策和资金的激励机制。”茅云翔表示。
“市场化运作也是出路之一。”青岛滨海学院世界动物标本艺术馆馆长薛艳霞表示,艺术馆建成后一直对社会免费,但博物馆难以维持,于是从2013年5月开始收门票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
高校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之布氏鲸标本:2008年,海大完成了一条国内最大的布氏鲸标本制作,这条雄性布氏鲸标本全长12.98米、最大周长6.28米。这头鲸是在青岛沙子口海域发现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馆之柴煤标本:柴煤由于在岩层中压扁,主干厚度变小,标本高近4米,厚度约4厘米,宽度约40厘米,形状类似一棵树。目前为止,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一致评价,是“在国内第一次见到这种柴煤标本”。
●青岛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之蝴蝶邮票:蝴蝶邮票有一套完整的系列,包含近百个国家500多枚邮票。蝴蝶邮票是昆虫馆2004年建馆时从一名老船员手中购得。据悉,国内有如此齐全邮票的博物馆为数不多。
●青岛滨海学院世界动物标本艺术馆之北极熊标本:是山东省唯一的一件北极熊动物标本,它呈站立姿态,身高近3米,2014年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
●山大青岛校区博物馆之“最大”:该馆正在进行基坑施工,预计2016年底建设完工。博物馆项目建筑面积约4.08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记者 张同顺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