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4月楼市量升价跌 5月二手房交易将升温

2015-05-19 09:28   来源: 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15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其中,青岛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3%,至此环比价格已连跌一年;而其同比下降9.7%。业内人士认为 ,在楼市新政刺激下,新建商品住宅环比跌幅进一步缩小。

青岛10年来新房均价走势图



  4月70个大中城市深圳领涨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继续回升,部分城市房价环比略有上涨。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18个和28个,分别比上月增加了6个和16个;持平和下降的城市个数均有所减少。初步测算,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上涨0.3%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均全线上涨,四个城市环比平均上涨1%,涨幅最高的是深圳,比上月上涨了1.8%。盘点发现,这也是深圳成功实现5连冠,并且涨幅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情况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8个,上涨的城市有18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8%,最低为下降0.7%。

  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7%,最低为下降10.3%。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发布的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青岛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方面,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9.7%。

  记者查询历史统计数据发现,自2014年5月份以来,青岛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价格已连跌一年。

  在二手住宅价格变动情况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4个,上涨的城市有28个,包括青岛在内的8个城市持平。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4%,最低为下降1.0%。

  新政刺激,环比跌幅缩小

  记者调查发现,开发商推盘的节奏明显加快。来自青岛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中心的数据,5月份确定入市的新盘数量在40家左右。不仅包括定位刚需的高层、小高层项目,还有定位于改善型购房者的多层、别墅等楼盘。

  其中14家楼盘是纯新盘,在主城区有超过10个新盘项目;此外,北岸新城、青西新区两处近郊片区也将有20家新盘准备入市。业内人士表示,从开盘规模来看,今年的5月份入市量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

  具体到项目,业内认为东李板块会有不少新盘加推,如和达景城、海尔铂悦兰庭等;市北区的万科紫台、泰成玲珑郡、印象山等还会继续推出;另外,位于李沧区的海信东山郡、海尔鼎世华府等也将继续加推。

  青岛楼市知知名专家张百忍表示,2014年楼市整体呈现下行渠道,趋势延伸至今,仍未完全缓解,所以造成青岛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持续下跌。“经济结构性调整阶段,再加上楼市供大于求,使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

  对于下半年房价,张百忍预计,2014年数据对比基数基于楼市火爆的2013年数据,基准数据较高。2015年数据与2014年相比,在楼市新政刺激下,则会呈现基本稳定,下跌幅度将慢慢缩小。“成交量会比2014年要好,但是估计不会太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在市场回暖逐渐明显的情况下,有可能实施价格回调以保证其集团全年盈利水平。有专家预计,五月期间推货,开发商仍以走量为主,不排除有谨慎提价的可能。在房价尚未上涨时出手,很可能刚好抄了楼市一个“底”。

  二手房5月将更加火爆

  二手房方面,根据青岛链家数据监控,自五月开始以来,青岛链家成交相对火爆的区域是位于跨市南区与市北区的锦绣华城店周围区域,此商圈的经营范围包含锦绣华城小区、万达39克拉、慧博园小区、天泰新村小区等。

  据青岛链家黄涛经理介绍,该区域是处于市南区与市北区交界的一个中心区域,相比于市南区来说,周边配套成熟,较市南很多同品质小区价格具有很大的优势。而相对于市北区则是具有区位优势,位置更好,交通更加方便,发展潜力也很大,而且房屋建成年代较新 ,在市南与老市北商圈来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区域,房子新,位置好,而且价格不高。

  对于近期市场情况发展如何,黄涛表示,5月的市场会更加火爆,原因在于三四月份刚需型置业者入市,而近期则是刚需型置业者持续跟进,而改善型置业者也开始入市,在新政利好的期间,有望再创新高。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琦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楼市 二手房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