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休克、中暑、触电、溺水、流鼻血……由于事发较急,在救护车赶到之前,及时正确的急救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挽回一个人的生命。近期,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开展了一些列急救宣教活动,进铁路义务工段、进社区、进校园、进公交车等,手把手教市民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5月24日,急诊科李宏主任针对常见的10个突发状况,分别给出了对应的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当一个人因某种因素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产生猝死现象时紧急抢救生命的一种急救技术。李宏介绍说 ,采取急救的人,首先要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跳和呼吸,方法是实施抢救者拍打患者双肩,大声询问“同志,你怎么啦”,然后触摸颈动脉无搏动(5~10秒),确定丧失意识后,就要实施心肺复苏了。
1.立即将病人去枕平卧于床上,在病人背下垫一硬板。(就地抢救在地上可不垫木板);2.立即解开病人衣扣、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松开腰带将裤退至脐下;3.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一手清除口腔分泌物,另一手清除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假牙,头部复位。污染纱布放置污物碗内;4.开放气道(压额提颌法),注意角度;5.按压定位:胸骨中下1/3处(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心);6.一手掌根紧贴按压区,另一手掌根重叠于下一手上,双手指交叉;7.术者双肩在病人正上方,肘关节伸直内收,以身体的重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降≥5cm,注意观察病人面色;8.按压毕,迅速除去压力,使胸骨复原,但手掌不离开胸壁;9.按压时用力均匀、平稳、有规律,按压30次,频率≥100次/分;10.在病人口腔部盖上单层纱布。按前额手的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另一手轻轻掰开口腔;11.术者深吸一口气,屏气,双唇紧贴包严病人口部形成一个封闭腔,向病人口内吹气,以见胸廓起伏为准;12.频率:①起初吹气:吹气2次,每次持续1s②随后吹气:成人10~12次/分(约5~6s吹气1次);13.吹毕,立即离开口部,松开捏鼻孔的手,侧头换气 ,视病人胸部下降后再重新吹气一口;14.五个循环后,初步判断复苏效果(心跳、呼吸);15.病人头复位,头偏向一侧,纱布清洁口周。
流鼻血 天气干燥,心火旺盛,不少人在洗脸或抠鼻子时,鼻血就流出来了。对付流鼻血,李宏表示,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误区:立即用粉笔或纸团塞住鼻孔。他指出此做法不合理,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当鼻血量大的时候,纸团的堵塞易造成血液回流至咽喉部,不小心吞进食管或呛入气管,严重者可窒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躺下,一手捏住鼻翼两侧,一手用凉水洗前额,头部稍微前倾。关于举手止血的方法,李宏认为作用不大。
异物卡喉 李宏说,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异物堵塞在呼吸道中引起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出现类似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派上了用场。
1.如果是成人,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2.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3.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把孩子翻过来,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脑外伤 在爬山或骑车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磕磕碰碰。如果伤到了头部,轻则蹭破皮,引发外伤,重则颅内出血。“如果只是蹭破点皮,少量出血的话不必紧张。”李宏建议,此时只要快速去医院包扎一下即可,最好再打一剂破伤风针。
“如果伤者头上只是磕出了一个大包,并没有破皮出血的话,很多人就放松了警惕,想当然以为啥事没有便掉以轻心了,其实这是不对的。李宏强调,伤者在头部受伤的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自己,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尤其是喷射性呕吐的情况,应立即去医院做CT,查看是否是颅内出血。颅内出血的后果很严重,一旦确诊,及时治疗。
溺水 1.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
2.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咽内、鼻内的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
3.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4.注意为溺水者保暖。
中暑 夏天来了,不少人经不住高温中暑了。李宏指出,中暑后最主要的就是离开中暑环境,可进入空调屋,或通风处。若中暑的人只是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可喝点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吃些仁丹,在太阳穴上涂抹风油精,同时在额头上用凉水或冰块冷敷。
昏迷的人应及时给予掐人中处理。更严重的应立即送医。
烧伤烫伤 “烧伤烫伤后,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创面,尽量不要把水泡弄破。”李宏说,如果是高温烫伤,应先去掉制热源,用凉水冲洗降温,还可以抹点酱油以减少水泡形成。具体的操作方式可按照“冲、脱、泡、盖、送”常用烧烫伤五字诀进行。
1.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冷却局部并减轻疼痛或者用冷毛巾敷在伤处至少10分钟。不可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使皮肤组织受伤。如果现场没有水,可用其他任何凉的无害的液体,如牛奶或罐装的饮料;2.脱:在穿着衣服被热水、热汤烫伤时,千万不要脱下衣服,而是先直接用冷水浇在衣服上降温。充分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3.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可减轻疼痛。但烧伤面积大或年龄较小的患者,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而延误治疗时机。但当患者意识不清或叫不醒时,就该停止浸泡赶快送医院;4.盖:如有无菌纱布可轻覆在伤口上。如没有,让小面积伤口暴露于空气中,大面积伤口用干净的床单、布单或纱布覆盖。不要弄破水疱;5.送:最好到设置有整形外科的医院求诊。
对严重烧烫伤患者,在进行上述步骤时,用凉水冲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10分钟以上。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情况和脉搏,做好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备,如监测呼吸次数和脉搏。
小儿高热惊厥 李宏称,在急诊科经常会接到家中的小宝宝因高热出现抽搐,也就是儿科病中常见的“高热惊厥”。发热“烫手”,“眼球上翻、面色青紫、全身抽动”,就是高热抽搐的常见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抽搐时间长,脑缺氧过久就可能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留下后遗症。那么,当宝宝出现抽搐应该怎么办呢?
1.要保持镇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不要大呼小唤,应让小儿平卧,口头偏一侧,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唾液及呕吐物返流入气管内,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用拇指按压正在抽搐患儿的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上唇正中与鼻中连线的中点。有可能一时止住抽搐,但应配合物理降温 ,才能防止再抽搐;3.为防止患儿抽搐时咬伤舌头,可用包裹后的筷子或手帕、毛巾在患儿手脚及全身抽动时塞入口中。如果是躺在床上的话,还应有人陪护,防止患儿跌落;4.用冷毛巾湿敷头部或头枕冰袋,患儿清醒时也可用温水浴(水温 30~40摄氏度)等物理降温的办法来降低体温,达到预防抽搐的目的。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自行口服退热药有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而物理降温较为安全可行。如控制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下,则绝大多数患儿不会再抽搐。
触电 1.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立即拨打报警求助电话。
2.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 ,检查触电者的口腔 ,清理口腔黏液,如有假牙,则应取下。
3.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抢救。4.如有心颤现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骨折 骨折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李宏建议市民,如果遇到骨折的人,千万不要轻易搬动,以免创面发生畸形和错位。尤其是心脏病患者,一旦骨折了,务必保持好伤者体位,否则让心脏负担加重,此时可以服用适当的硝酸甘油片来缓冲。
如果救护车未及时赶到,实施急救者可找来一些绷带和木板,做个夹板固定骨折处 。动作轻柔,力道适中。“若磕出了伤口,应先止血再固定。”李宏说。
三类人需要呼叫救护车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市急救中心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呼救救护车的病人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或急救病人。对这类病人必须现场抢救,目的在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或维持基础生命。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呼吸道梗塞、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出血等病人,大约占呼救病人的10%~15%,需要就地做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人低于5%。
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急诊病人。现场急救处理的目的在于稳定病情,减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并发症。如骨折、急腹症、高热、哮喘等,大约占60%。
一类是慢性病病人。目的是需要救护车提供转运服务,而不需要现场急救。大约占10%~15%。
“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呼叫救护车是必要的,但在救护车赶来之前,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给予适当的救治也是不可或缺的。”李宏告诉记者,近年来,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由于过度劳累,出现猝死的现象,青岛铁路义务工段就有好几个年轻人因猝死而离世,让人心痛。如果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当时在场的人或多或少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避免悲剧的发生。为此,他总结出了10种自救方法,分享给大家。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