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国际学校,孩子们在上国学选修课。
改革有时是个必选项。不是好与坏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
潍坊高新国际学校正是在面临生死抉择的背景下,通过改革一步一步活过来的。现在这所学校不专抓成绩,孩子们的成绩却很好;没高压管理,孩子们却非常自觉。学生不怕老师,老师不怕学校,学校不怕上级管理。在校长董梅看来,相信孩子们的无限潜力,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健康成长,正是潍坊高新国际学校自主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未来。
临近中考,却要选课走班 家长怨气很重,老师人心浮动,不断有孩子转学,有的老师也打报告要求调走。首个应届初三毕业班,可能仅有一个学生能升入潍坊一中,也可能会全军覆没。一旦交出个零蛋的成绩单,不光下一届生源成了问题,现有的学生也难保住,学校随时可能垮掉。
这就是潍坊高新国际学校当时面临的处境。按照潍坊市教育局和高新区的定位,这所学还肩负着满足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需求以及全市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困局,2013年寒假,从外地挂职回到学校的执行校长董梅决定,率先在初三年级进行选课走班试点,这时距中考只剩下半年的时间。
寒假期间,老师们紧急收拾出几间房子,按照语文、数学等课程挂上牌,开学之后走班就开始了。走班、分层次教学,与以前的快慢班有什么不同?学校的省级教学能手梁全声说,快慢班是把优质的老师,向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倾斜,而慢班的老师也相对较弱,另外就是人员比较固定。而分层次教学,老师都是一样的,一个学生数学可能是A层次,语文可能是B层次,更有利于个性化学习。
“为什么学校的师资好,教育水平却不好?教育方式没变,小班化没有真正小起来,教五六十个孩子,和二三十个孩子是一个教法,眼中没有个体的学生”,这是董梅坚持走班制的原因之一。而走班、选课分层次教学之后,老师与每个孩子亲近了,孩子们也热爱学习了。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2014年6月份,选课走班在该校五年级至九年级全面推开。
随后的中考结果显示,毕业班里一半的孩子升入潍坊一中。半年的改革、关键点的改革出了这么大的成果,大家都没有想到,改革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拆除讲台,拆出什么意外 学生们都吃小灶,老师们也不再吃大锅饭。选课走班之后,学校成立了学科教育中心,由学科带头人负责各课程的研发和教学,教育中心直接对校长负责。废除了老师们公用的办公室,让大家都搬到各学科办公室办公。拆掉了以前的讲台,老师不再高高在上,也不是仅仅围绕一块黑板讲,而是围着学生转。
以前学校的管理层级太多,副校长、教导主任、各年级的教导主任,级别各不相同,政策要逐级下达,有问题要逐级反映。而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艺体、生活、学生发展、宣传招生和后勤保障学科教育中心后,以引导学生学习、以为学生服务中心。其中8个中心的主任是省级教学能手,2个为市级教学能手,权力回归到负责教学的老师们手中,大家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
学科办公室是与学科教育中心相辅相成的。每个学科中心都可以设立单独、甚至几个学科办公室,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要求布置环境,增加教学仪器,营造“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家”。
比如,人文教育中心主任魏海秀的学科教室,四面都是地图,后面还有地球仪,各种地理类的教辅材料,学生可以在这上课,也可以在这里自己研究。科学学科教室内,有各种化学仪器,如同实验室;艺体学科教室内,有各种雕塑,音乐器械,各个学科教室都和自身的定位很般配,有完全不同的氛围。学科教室既是老师的办公室,也是学生上课、上自习的地方,这样老师和学生待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变长。
以前的办公室里,老师们可以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放松一下,但是有时会影响做课题做研究,而且人为地把老师和学生分割开了。搬到学科办公室之后,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感近了。尤其是拆除讲台之后,学生们的桌椅方位都是环形的,老师绕到大家中间讲课,更好地融入到了大家中间。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平等,就是大家一起学习”,学校艺体中心主任高纬丽介绍说,在学校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不怕老师,大家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在吃饭的时候,学生经常端着盘子走到老师对面坐下;走路的时候,可能有孩子从你身后经过,拍一下肩膀,叫声老师好。更有不少孩子不叫老师,叫老师梁哥、李哥、云姐……
拆掉讲台之后,拆掉了老师的师道尊严。老师和学生没有隔阂了,学生敢以真面目面对老师了,敢对老师讲真话了。老师知道的真实情况多了,也被孩子们的爱心和真诚感动了,真正的像一个大家庭了。
不重成绩,学生如何成长 你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就像你不知道哪节乐章,会拨动学生的心弦。
潍坊高新国际学校校长董梅,这个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让孩子认识自己,能够健康地成长,成绩反倒在其次。比如说,你要想让一棵树长大,光往单个的枝叶上使劲是没有用的,只有整体的主干都好了才行。
“我天生就是笨,就是个笨孩子”,今年年初,一个刚转到学校的小姑娘经常这样说。在家里,她背不完课文、不会做算术时这么说,在学校里不愿意讨论时也这么对老师说。不过,在参加艺体课时,高纬丽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打架子鼓鼓点非常准,是所有的孩子中学得最快的。后来她作为唯一的女孩,和全校的高年级男孩一起打鼓参加了汇报演出。现在,这个孩子不仅打鼓打得好,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成绩也上来了。
相信孩子的潜力,发现和发掘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断然拒绝和掐灭孩子们的爱好。为此,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十多门校本课程,有戏曲表演,有个人广播,有国学诵读,也有书法绘画。这些爱好有的是同一年级的,但是更多的是跨年级的,孩子们在一起交流、经常想方设法做各种活动,吸引更多孩子加入,效果也都不错。
目前毕竟是应试教育,在校园里可以做很多素质教育的事,但是怎么和应试教育对接呢?学校的全国优秀教师李蕾介绍说,各学科的老师会根据教学大纲,完成细目的分解,然后按照不同的学生层级,和学生一起确定学习“合约”。大家都明白教育的细目,可能用各个版本的教材,然后掌握知识点就可以了。
学校不看重学生的成绩,更看重的是孩子学到了什么。校长董梅说,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没有成绩的考核,而是看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如何。
没有管制,放手又有何妨 “我们以前上自习的时候,老师非常严肃,叉着手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大家鸦雀无声,非常安静”,一位刚刚转入学校的同学介绍说,到了高新国际学校,大家自习课可以讨论,也可以自行翻阅学科教室里的各种辅导资料和有关书籍,老师不阻拦,也不紧绷着脸,让他感觉非常新奇。
有些学校是使劲管老师,教案没备好要管,孩子秩序不好要管,而且有的涉及到老师的评优树先,甚至直接扣钱,老师整天处于高压和恐惧当中;与之相适应的就是,老师对学生也采取高压态势,这种专制教育很不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老师像看犯人一样看孩子,学生就把学校视为监狱,各种心结难以打开,从而导致各种问题难以根除,在高新国际学校,一位老师这样表示。
学习过程中没有管制,日常生活当中也没有管制。学校的各种日常生活章程,都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制定的。在寝室里,谁把谁的牙膏放到了别的地方,谁午睡期间大声说话一类的,负责生活教育的老师,收到“求助”“投诉”之后,也并不批评学生,而是让双方去想应该怎么沟通。另外,对于确实不愿意午睡的学生,也并不强求,可以自行选择到阅览室活动。
从2013年底只有100多个学生,到现在有200多个学生,加上正在报名的已有近300名学生。从家长一开始的担心不理解,到把亲戚朋友的孩子都推荐到学校来。潍坊高新国际学校成为了不少家长留在潍坊的理由,有外地家长舍近求远,送孩子来这所学校。北京智舟律师事务所一位女律师,孩子本来在比潍坊更发达的城市读书,在这里听了几天课觉得找到了理想学校。去年一过暑假,她就把孩子转来,陪读之余,还在潍坊开办了律师工作室,动员丈夫把生意转到潍坊。
而谈到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时,校长董梅认为,首先源于教育部门的大力放手,给予了学校最大的自主权,除了安全问题之外,其他都由学校自己说了算。教育部门对学校没有繁琐的考核,以学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家长满意为目标,也给了老师们自由创新的空间。
今年春节过后,还没有开学,就有一家人开车带着孩子来到了学校门外,原来孩子想学校了,非要提前来看看。这让董梅非常感动,她说,让孩子喜欢自己,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这就是她理想中的学校。 记者 姜振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