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元的智力提高班值不值,家长不知
“想当初我给孩子报了一个智力提高班,花了两万元,谁能说清有什么效果呢?”济南市民彭先生说,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打着智力提升、情商培养等名号的培训班,看起来很诱人,但培训内容实在太虚,很难看到具体效果。课程设置上,则是一些团队游戏、活动等,所谓“让孩子头脑得到锻炼”。既然如此,为何为孩子报名?“宁可信其有呗!”彭先生说。
而对大多数艺术培训的考核办法,就是考级。陈国兵说,虽然他没指望儿子成为钢琴家或者走专业道路,但为了督促他练琴,也打算让孩子一级级地往上考。刚刚参加工作的杨轶远自小练习小提琴,并且考取了六级证书。虽然初中之后就没再练下去,但他认为,那段经历还是有用的,至少培养了乐感,让他在接触其他乐器时得心应手。
一边是可能出现的受益,一边是对培训科目、方式和目标的模糊,很多家长最终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为孩子报了很多个班。“钱白花了还能再赚,耽误了孩子,就后悔未及了。”有家长如是说。
究竟是给孩子一个“成功的童年”,还是“自由的童年”,家长们很难想清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表示,由于人的兴趣天赋不同,培训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不过,部分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或是报班过多,体现的是家长的焦虑心理。“这些家长害怕孩子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因此一味求多求全。”孙云晓认为,目前中国的青少年较为缺乏的是动手操作类和社会实践类培训,运动方面的教育也应加强,社会更需要这样的培训机构。
(刘飞跃)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