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三女生小张凭借论文等成绩,通过了今年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初审,但近日有网友发现,论文第二作者疑是张同学母亲。昨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教授证实,张同学确实是其女儿,相关论文是女儿自己写的,她参与修改,“我们是经得起检验的。”(《新京报》6月4日报道) 一名高三女生,凭借一份超出高中生水准的科研论文取得了大学自主招生的初审资格,这本来可以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然而仅仅一天之后,网友爆料,这位高中女生所发论文的第二作者恰巧是她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更巧的是这位博士生导师又恰恰是这名女生的亲生母亲——于是,原本的“励志故事”便出现了戏剧化的U形反转,如此多的“巧合”,实在是让人怀疑这样的事件背后是否存在黑幕。
其实,今年以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新闻中涉及到的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诸多大学都提出了“在权威期刊发表文章或论文”这样的自主招生政策。政策的初衷显然是好的,其理念是“多元选材,适性发展”,以“最适当的方法,选择最适当的学生,使学生进人最合适的专业,作最适性的发展”。
可是在这样的招生政策出台伊始,就已经有人在质疑这样的规则存在漏洞,认为这样的规则会演变成以前的特长生、奥赛加分一样,成为某些人能够利用的“捷径”,特别是在论文造假如此泛滥的当下。有媒体在之前就曾报道过,在自主招生政策出台以后,很多家长就开始给子女“买论文”、“买版面”,以此来达到自主招生初审的 “硬杠杠”,至于之后面试环节,自然又会是一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恰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这对母女论文作者的出现,似乎正是验证了之前公众与媒体的质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教授说:“我们是经得起检验的”,我们并没有立场去议论这句话的真假,无论之前这位高三女生的学识是否经得起检验,她的经历都已经说明了这样的自主招生政策存在可以钻营的漏洞。更何况,正所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就连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有明确的避嫌政策,为什么严格的自主招生政策却允许 “母女同场”?
与其之后再检验高三女生小张是否真才实学,或是让这对母女自证清白,倒不如将功夫用在事前,提前堵住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种种漏洞,这样无论是对大学本身、对考生,还是对陷入舆论漩涡这对母女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儿。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