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李泽伟和他的包装机器人。
进入一个行业,做出一番事业,需要多长时间?创客李泽伟的回答是十年。现在,他的公司生产的包装机器人,不断地迎来国内外的订单,几乎每月都有海外的客户前来考察。“要有知识、经验、资金的积累,也要选对地方、选对人才、选对市场”,如今已算创业成功的李泽伟说,和他一样,好多的机器人行业创客,都感谢高新区这片适合成长的土壤。
创业夫妻多了个“孩子” 卖掉房子,双双辞职。2012年10月来到高新区创业时,周边还比较荒凉,李泽伟一家三口直接搬到四周还看不到几个人的厂房里,以厂为家,一住就是一年。当时孩子在市内上学,每天光接送来回就得100多公里。
在别人看来,李泽伟的创业完全是一场赌博,只有他和妻子知道,是创业的机会到了。李泽伟在青岛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企业做自动化工作。他说,十年前已经在准备创业,到创业之前,已经基本完成了技术、市场和资金方面的初步积累,所以在别人看来是孤注一掷。
国内的机器人行业,基本上都是走欧美的老路,欧美的机器人,又多数是汽车等制造行业的,因此跟风仿造后在一线的生产车间里并不实用。而李泽伟的思路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用先进的工业软件技术,实现包装机器人从机械自动化到智能自动化的改变。
但是,颠覆性的创新,道路异常难走。目前,李泽伟的萨沃特公司生产的工业软件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通过从市场到产业的倒推,他让并不出奇的包装机器人实现了傻瓜式的一键触摸式操作。一家澳大利亚工厂想找一个往吸管里灌装颗粒类食品的机器人,在国内外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找到合适的厂家,直到遇到了李泽伟。
目前,该公司的厂房,从最初申请到的700多平方米,已经扩大了一倍多,人员也固定在15人左右,生产的定制机器人,已经排满了一年的订单。但是李泽伟并不满足,在他看来,机器人就如同他的孩子,将来应该可以实现智能制造,去完成人类能够完成的工作。
“咱赶上创业的好时候了” “咱赶上创业的好时候了”,作为一名“技术控”,青岛易科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老总柳华伟这样说。从2014年10月份创业后,该公司的收入已经达到数百万元,合作对象都是宝马、富士康等知名大企业。“我们现在创业正当时,一是国家、高新区的创业环境很好,另外就是人工成本贵了,正是机器人发挥作用、提供效率的时候”,柳华伟这样说。
比如,以前烟台富士康的CPU电路板一开始焊接率只有17%,这也影响了苹果手机等产品的生产速度。而采用了易科锐公司的激光处理软件之后,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柳华伟的公司生产的软件还给“沈阳宝马”做汽车塑料件检验,给比亚迪做激光打标等。
海尔机器人的投资在百亿元左右,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家庭机器人等。家庭机器人未来进入千家万户之后,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对话、安全监控、帮助操作空调或热水器,甚至起到陪护家庭老人、儿童的作用。日本“安川电机”将在高新区建设一个综合业务中心。软控股份下属的科捷机器人,已经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耿凯介绍说,这些大型企业和创客团队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在国内外的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都在不断提升。
这片土壤里究竟有什么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40多个城市100多个园区,表示要设立专门的机器人生产研发机构,那么为什么这些机器人行业的创客会落户青岛、扎根青岛呢?李泽伟认为,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创业氛围。
位于高新区的青岛机器人产业园专门出台了8条支持政策,为企业和创客们提供发展初期最需要的扶持条件,包括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人员奖励政策等。产业园和山东轻工学校签订协议,新开设两个专业:机器人焊接和机器人的应用和制造技术。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落户园区的企业提供一个继续提高研发能力的平台。搭建科技金融平台,专门的机器人投资基金公司已经成立,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
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耿凯介绍说,我国虽已进入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国内在机器人产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包括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高新区的目标是机器人全产业链,包括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的本体、集成应用以及技术服务。目前正在洽谈引进的西安交大一个研发团队,创新性的运用新技术制造出减速机,机器的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其他国内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高新区也将继续关注,不断引进。
目前,“青岛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获批成立,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和19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让“青岛造”机器人广纳各家所长,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岛城已在高新区建立了市级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机器人本体机构研究实验室、控制系统研究实验室、智能夹具研究实验室。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已出台了有利于机器人创新发展和人才、资金、技术引进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
工业4.0时代率先起跑 高新区的成功抢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机器产业发展趋势的超前判断和率先布局。用高新区有关负责人的话说,就是“领先半步”。早在两三年前,在机器人产业被“引爆”的前夜,高新区就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开始编写《青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并在这一规划的指引下,全面布局。
高新区落户机器人产业链项目近百个,已建成投产的机器人项目,涉及汽车、家电、信息技术、食品、物流、仓储等多个行业的集成应用。总投资5.5亿元、占地206亩的华东机械公司一期投产,所开发的重载锻造操作机器人已投入市场;宝佳智能工业机器人项目拥有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等行业;诺力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863课题,自主研发的码垛机器人通过了国家863课题组的中期验收……
青岛当地的装备制造,造船、汽车产业发达,可以提供直接的产业支撑;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较好,有市场需求。机器人产业发展早,各种技术人才和创客团队比较集中,正是这些原因可以让岛城的智能制造、工业4.0时代抢跑。耿凯说,青岛计划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基地,高新区的创客团队们,正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文/图 记者 姜振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