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将推"海洋+" 打造国际化海洋大数据中心

2015-06-12 06:1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作为海洋科学城,海洋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全国领先,但随着各沿海城市对海洋产业的投入,对本市构成巨大挑战。6月11日,本市制定的青岛市“海洋+”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出炉,本市将实行海洋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规划建设国际化海洋数据共享平台,开展“海洋+创客”行动,打造“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市民如果什么意见可发至邮箱qdlsbgh@163.com。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截至2015年6月19日。

  ■海洋+新模式

  打造国际化海洋大数据中心


  在海洋+新模式方面,实现海洋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依托新华国际海洋咨询中心、惠普大数据中心以及现有国际海缆接口等数据化平台,规划建设国际化海洋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国际海洋数据库网络,运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开发,打造国际化海洋大数据中心。打造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海洋工业4.0。

  全力推进港口装卸智能化、智慧物流、港口现代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信息平台,打造新一代国际智慧港口。打破陆地与海洋的传统界限,统筹滨海土地,围填海造地和海岛开发,缓解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瓶颈,强化淡水资源节约,扩大海水利用规模。依托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功能,规划建设一批城市陆域、海上旅游集散体系和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争取国际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国际邮轮通关便利化等政策,吸引国际邮轮企业在青注册邮轮公司,开辟母港航线,增加国际邮轮挂靠密度,将青岛打造成为国际邮轮母港城市。

  ■海洋+新业态

  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海洋产业链条,探索新的海洋开发空间,培育新的海洋开发业态,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体系。立足青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中日韩自贸区桥头堡地位,加快推进涉海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海洋领域电子商务示范,建设一批涉海电商平台,规划一批海洋电商产业园,打造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推进中日韩及中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积极发展中韩、中日等跨境商品和期货交易,促进海产品跨境网络交易市场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

  规划建设西海岸国际海洋中心,吸引国际海洋管理机构、海洋行业组织和跨国集团总部和分支机构进驻,打造海洋总部基地。推进国际海洋会展联盟建设,积极承接各类国际海洋专业会展和商品交易会,争办亚太经合组织蓝色经济国际论坛、东亚海洋合作论坛、国际海洋旅游论坛及国际海洋工程论坛等重大海事活动。

  ■海洋+新技术新产业

  引进海外人才,开展“海洋+创客”行动


  本市将建成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海洋种业龙头企业。

  重点开发创新性海洋药物以及生物医用材料、功能食品、化妆品等功能性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发展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仪器装备和邮轮游艇装备。到2020年规模突破千亿元,打造国家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深入推进海水淡化应用,打造国家级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建成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近期,重点开展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生物质能、海上风能、海洋能集成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制定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力争到2020年,在海洋新技术领域引进培养海洋高端人才团队不少于100人。启动大众创业工程和创业千帆启航工程,开展“海洋+创客”行动。大力发展涉海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壮大蓝色基金规模。大力培育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

  ■海洋+新载体

  大力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


  以“一谷两区”为核心,以特色园区为重点,构建陆海一体、产业融合、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蓝色硅谷将打造成“海洋+”创新策源地,建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着力打造蓝色硅谷科技创新集群,建设具有全国重要的海洋大数据科研服务中心,试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红岛经济区将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孵化区,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为重点,建成蓝色生物医药公共孵化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留学人员创业园、盘谷创客空间等孵化载体,成为全市最重要的海洋科技孵化中心。依托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水下特种机器人,建设涵盖集成机器人、原材料与基础件、工业软件、嵌入式芯片和集成配套件等在内的机器人完整产业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涉海机器人中小企业集群。

  ■海洋+新空间

  打造“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强化青岛战略支点功能和“一带一路”排头兵的定位,通过对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深入推进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拓展海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新空间。

  开通过境海铁联运大通道

  打造“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争取将董家口港区与晋中南铁路、菏兖日铁路连接线列入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贯穿山东半岛沿海城镇。争取青岛至兰考铁路建设列入国家铁路规划,打通青岛至陇海线,构建新的青新欧直达通道,拓展陇海-兰新经济走廊货物和经济活动出海口。争取“一带一路”国家规划的4条海路路线从青岛港始发。推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15个港口实现互联互通,增加航线密度,打造国家“一带一路”东西南北全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开通连接日韩、东南亚和中亚5国、贯穿东西的过境海铁联运大通道。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启动实施。推动沟通协商东亚各国间海洋事务,成为海洋合作13国部长联席会议的举办地。举办东亚海洋博览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侨社团联谊大会、国际邮轮峰会等海洋合作交流大会和专题论坛,促进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争取将本市项目纳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把青岛打造成为东亚海洋经济合作的中心城市。

  探索建立青岛财富基金

  探索建立本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青岛财富基金,支持设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做好对“一带一路”涉及项目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本市金融机构为国际海洋基建工程、海洋装备制造产品和技术输出提供金融支持,引导本市民间资本通过公私合营等多种模式参与到“一带一路”投资建设中。引导保险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将外商来华投资及境内企业境外投资过程中的外汇登记业务下放银行直接办理。争取实施个人对外投资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到境外开展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组织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探索建立世界海洋城市科技创新联盟,推进中俄“阿斯图”联盟中方基地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海洋科技交流,推动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联合实验室、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海洋科技合作项目建设。引进沿线国家海洋前沿技术领域人才项目20个以上。

  支持建设境外远洋渔业基地

  扩大涉海国际合作,支持青岛港等企业参与境外港口码头及园区的运营管理,深化与15个海上合作重点港口的合作关系,探讨建立陆海一体化的国际大通关模式。鼓励参与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参与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支持建设境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和海水养殖基地。推动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打造“一带一路”跨境产业示范区。完善海外投资的人才、技术和法律等支撑服务体系。支持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协助企业“走出去”。引导青企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加强涉海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抢抓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机遇,进一步提升对韩开放合作水平,瞄准韩国涉海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产业链定向招商;加强中韩合作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保税港区与釜山镇海自由经济区域的合作,发展多种类型的中韩合作园区;吸引韩企、科研机构等来青设立或共建研发机构,支持青企赴韩设立研发中心;围绕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深化与韩国在海洋生物、海洋能、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研发,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移和人才交流。加强涉海金融领域合作,探索推进与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航运业、海洋旅游业等有关的海洋特色融资产品创新。

  部分重点布局园区

  1 崂山区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

  重点发展以新型药物为核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2 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

  重点发展海洋新药物、抗体药物、生物疫苗、干细胞诊疗、海洋生物制品等领域。

  3 青岛西海岸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区

  重点发展集水产苗种繁育、工业化养殖与科研创新。

  4 开发区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以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推动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向多功能海洋工程船、豪华游艇等方向发展。

  5 胶州海洋运输装备产业园

  重点发展海洋运输设备研发制造、家电电子、装备制造为主的三大优势产业。

  6 青岛高新区海洋装备科技园

  开展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设备、水下智能探测设备、海洋雷达设备、海洋光学探测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7 胶北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

  着眼未来青岛新机场建设,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 青岛市城阳区海工装备产业园

  重点发展海运冷冻集装箱制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配套装备制造。

  9 开发区前湾国际物流园

  以集装箱物流为重点,拓展新型物流业态,促进青岛港国际航运物流产业发展

  10 保税港区蓝色国际物流产业园

  完善园区仓储、运输、加工等物流基础设施。

  11 董家口国际物流园

  依托董家口深水矿石和原油码头建设,吸引国际大型物流企业投资码头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2 中德生态园

  加强与欧盟其他国家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的领域的合作。

  13 中韩创新产业园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船舶零部件、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

  14 市南区滨海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园

  未来主要瞄准旅游、住宿、餐饮、高端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

  ■扶持

  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


  本市建立“海洋+”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制度,由发改、经信、科技、财政、商务、金融、人社、教育、海洋、旅游等部门组成,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制定重点项目年度推进计划,对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列进单子的项目在立项、规划、土地、环评等审批环节实行快速通行,并在政策及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

  整合国家及省、市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全市一体的“海洋+”政策扶持体系:财政扶持政策、产业引导政策、园区与企业培育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组建“海洋+”产业引导基金体系:海洋+人才基金、海洋+产业基金、海洋+创新基金等。 记者 娄花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