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水位降至八年最低 雨后不升反降是为何

2015-06-13 09:39   来源: 大众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6月12日,济南趵突泉“三股水”毫无生气地喷涌着,泉水清澈见底,就连之前难以见到的泉口处的三块石头也露了出来。当日,趵突泉实时水位跌至27.40米,已连续5天跌破红色警戒线,创8年来最低水位记录。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6月12日,济南趵突泉畔“三股水”明显疲态,几乎没有喷涌的水花。当日,趵突泉实时水位跌至27.40米,已连续5天跌破红色警戒线,创8年来最低水位记录。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6月12日,游人在趵突泉天尺亭旁自拍留念。当日,趵突泉实时水位跌至27.40米,已连续5天跌破红色警戒线,创8年来最低水位记录。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6月12日下午4点左右,济南黑虎泉最西侧一只虎头断流停喷,其他两只虎头明显疲态。当日,黑虎泉地下水位跌至27.43米,达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6月12日下午4点左右,济南黑虎泉最西侧一只虎头断流停喷。当日,黑虎泉地下水位跌至27.43米,达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大众网济南6月12日讯(记者 李兆辉) 12日,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济南趵突泉实时地下水位跌至27.40米,距离停喷临界点——26.8米,只有0.6米。大众网记者了解到,趵突泉目前水位已连续5天跌破红色警戒线,创8年来最低水位记录。更加反常的是,尽管近日济南迎来大范围雷雨,但趵突泉、黑虎泉等泉群水位不降反跌,这使持续喷涌了12年的趵突泉再次濒临停喷危机。记者了解到,除了降水量少以外,“地下水开采过量”是泉水面临停喷危机的重要原因。

  雨后趵突泉泉群水位不升反降,停喷危机再现

  12日中午,大众网记者在趵突泉公园看到,趵突泉实时水位监测已跌至27.40米。著名的趵突泉“三股水”毫无生气地喷涌着,就连之前难以见到的泉口处的三块石头也露了出来,因为水面下降,泉池池壁上的青苔出水有半米多。此外,皇华泉、卧牛泉等渗水泉似乎已经停喷,水位只有往日的一半,水面也比较浑浊。

  6月10日晚,雷阵雨如期而至,豆大的雨点砸落了泉城多日来的炎热。据水文部门监测,此次降雨济南全市平均降水量为9.9毫米,其中市区降水量最大,为16.8毫米。然而,在雨过天晴后,连日下跌的趵突泉水位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一下雨就回升”,而是连续三天都在走低,直至12日的27.40米低位。据济南市水利局数据显示,6月7日,趵突泉水位今年第二次跌至红色警戒线27.60米,6月8日至9日,水位继续下跌。仅用了5天时间就跌掉了10厘米。  

  纵观泉水复涌以来的12年,27.40米,这一水位仅比2007年的同期水位高,低于其他各个年份。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趵突泉水位由月初的27.67米下降至12日的27.40米,降了27厘米。今年,趵突泉水位一直处于橙色警戒线以下,已经两度“破红”。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在进入汛期之后,趵突泉水位并没有像往年一样“触底反弹”。

  趵突泉水位在红色警戒线下持续走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济南整个泉群已集体濒临停喷危机。12日上午,在济南黑虎泉公园内标志性的黑虎泉三虎头之一面临断流。12日黑虎泉水位已经下降到27.43米,已达到停喷状态。

  两处泉水直饮点暂时关闭,“泉城味”生活方式受影响

  到泉水区去打泉水喝,是泉城济南市民特有的生活方式,既锻炼了身体,又能享受到泉水本身带来的健康。所以,每开设一个泉水直饮点或取水点,市民都会纷至沓来,排队取水。但是受泉水水位持续降低至红色警戒线以下影响,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自今年6月8日起暂时关闭两个直饮点。

  2014年5月,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增设了趵突泉景区杜康泉和五龙潭景区玉泉两个直饮点,这也是济南首次设泉水直饮点。据介绍,直饮点和取水点大有不同,直饮点的水经过特殊设备处理达到了国家对直饮水的要求;取水点是为了方便市民取用泉水专门设立或市民长期取水自发形成的,其水是天然泉水未经处理,并不符合国家直饮水标准,不可以直接饮用。截至今年6月8日,济南共有泉水直饮点2处,泉水取水点7处。

  然而,景区在维护过程中发现,由于水源含钙量较高,经常致使过滤系统发生堵塞,近期泉水水位持续降低至红色警戒线以下,更给水源补给和水泵运转造成困难,泵体多次出现故障。无奈之下,济南首次设立的两处泉水直饮点仅仅“服役”一年,就被关停了。

  今年累计降水比去年同期多53.2%,泉群为何“渴”得更厉害?

  11日,据济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消息,今年以来济南累计降水量平均150.1毫米,比常年同期123.1毫米多27.0毫米,多21.9%;比去年同期98.0毫米多52.1毫米,多53.2%。然而,泉群为何依旧“喊渴”,甚至濒临停喷状态?

  根据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邹连文等专家对1958年至1983年济南泉群水文资料的分析,济南泉群涌水量最小值月份出现在6月份的有12年,出现在5月份的有5年,出现在7月份的有3年,出现在其他月份的总共只有6年,也就是说,一般6月份泉群水位会降至最低。

  这份泉群水文资料显示,泉水比降水滞后,降水最多的月份,泉水水位不一定最高,喷涌量也不一定最大。专家分析,26年里,泉群涌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月份和9月份的次数最多,却均未出现在4月份至7月份,而济南的月降水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7月份或8月份,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月份。

  但按照往年水文分析, 济南泉群水位开始上升的时间与雨季到来的时间往往比较接近甚至重合,比如2009年7月6日山东进入雨季,也是7月6日之后,趵突泉水位高歌猛进“步步高升”。这就是说,只有等进入雨季后,趵突泉水位才可能开始扭转颓势。

  12年前趵突泉曾停喷548天,天灾是主因人为难逃责任

  趵突泉2003年9月6日复涌后,喷涌至今。几十年来,断续喷涌的趵突泉牵动着泉城市民的心,很多人都知道趵突泉的停喷水位是26.8米。所以,每当趵突泉地下水位逼近临界点时,都让市民揪心不已。

  而实际上,历史上趵突泉出现过多次停喷。民国时期的一次停喷发生在1938年,北方大旱,黄河断流,趵突干涸。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开采量的大幅增加,断流停喷愈演愈烈。1972~1974年,趵突泉断续停喷;1975~2003年,连续停喷。停喷时间最短两个月,最长两年半。有专家分析,停喷有两个原因,一是干旱少雨,二是地下水开采过量,而后者占比重更大一些。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教授黄春海研究保泉问题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趵突泉停喷,天灾是主因,人为有责任。”所谓“天灾”,无疑就是降水量偏少,而“人为”更应值得关注。黄春海认为,近年来地下水的开采过量,最终导致地下水位低于趵突泉喷涌的临界点——“26.8米”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加快以及市区人口的急剧膨胀,济南市生产生活用水也不断攀上新高。此外,近年来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建成区范围不断向南拓展,有些渗漏区已被完全占压和硬化,有的甚至变成了垃圾堆放地和排污场所,而这些地段恰恰是济南泉域地下水直接补给区和强渗漏区,是泉水补给的源头。

  上世纪80年代,黄春海教授通过调查,提出济南市泉域补给区范围内存在24个强渗漏区,引起了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济南市水利局于2013年8月委托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了24个强渗漏区的调查与保护修复规划工作。据媒体报道,看着强渗漏区内正在开发的建筑群,曾参与济南泉域重点强渗漏区调查与保护修复规划的陈学群发出了感叹:探索城市发展建设与泉域保护相协调的道路确实不易。

相关阅读

趵突泉 水位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