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新闻》小记者团走进青岛市非遗博览园

2015-06-16 10:4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展厅的工作人员为小记者展示古代的手工纺织技术,让小记者惊叹不已。



  本报讯(记者 栾英杰  程群)参观即墨柳腔、即墨老酒、即墨榼子、田横祭海、平度草编、莱西木偶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习柳腔等知识,开动脑筋画脸谱……6月14日,《城阳新闻》小记者团来到了位于即墨的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民俗文化游,小记者们收获多。

  6月14日上午8时30分许,《城阳新闻》小记者团一行60余人来到了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一进入博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大鸟笼,据了解,这是山东最大的鸟笼,还有草编的各种囤具,各种农用工具,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面呈现在眼前。还未开始参观,小记者们已经兴奋不已,纷纷拿起相机拍照。记者了解到,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是岛城首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作为青岛及即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好去处,目前已接待3万余名中小学生。内部详细展示非青岛市内外50多个非遗、传统文化项目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历史故事、现实市场和社会价值。在这里设有民间文学研究室,建立了民间文学电子书库、青岛非遗项目电子书、游客学习场所等。

  随后,孩子们分成两组,由博览园的两位老师带着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芳老师带小记者们来到了田横祭海厅,在里面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祭品,小记者们对这些祭品产生了好奇,王岳问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都摆在桌子上?”李芳老师告诉他,每年的三月份人们都会拿出祭品来祭海,以此来祈福,希望一切平安。接着,小记者们来到即墨镶边纺,这里有很多编织品,在门口处一台老式织布机上有各种颜色的丝线缠绕着。小记者看着各种编织品,满心欢喜,“好漂亮啊,我好喜欢呢”万雅晴指着一个编制的小动物说道。

  最令大家兴奋的莫过于民间技艺厅里的即墨特色小吃了,这里汇聚了即墨麻片、田横香饽饽、即墨蜜三刀和即墨水煎包,李老师告诉大家,即墨的香饽饽很出名,制作的时候加入了鸡蛋、蜂蜜等,形状为圆形,使用大锅蒸出来,再配上装饰彩绘,图案多样: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看完了美食,也该探探美酒了,在即墨老酒坊,李老师讲述了即墨老酒的制作工艺,“糊化”、“糖化”、“发酵”、“压榨”、“陈储”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当天上午,柳腔表演者为小记者们带来了精彩演出,并为大家讲解了各种戏剧知识。“我学到了国粹京剧,山东吕剧,青岛的茂腔和柳腔,京剧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京胡,有二黄和西皮两种主要唱腔。”小记者牛祝军告诉记者,自己收获很大。

  “看我自己画的脸谱,这是我根据动漫形象设计的。”“我的脸谱是孙悟空形象哦。”最后,小记者们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动手画起了脸谱。“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孩子们能学到很多民俗文化知识,还可以亲自动手实践,非常支持孩子参加。”小记者刘一菲的妈妈如是说道。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小记者 非遗 城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