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学馆昨开馆 未来将推青岛作家档案(图)

2015-06-20 07:2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青岛文学馆正式启幕。



市民在馆内参观。



  6月19日,由青岛日报社和半岛都市报社共同主办、良友书坊文化机构运营的青岛文学馆正式开馆,这是国内首家城市文学馆。据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介绍,该馆的创办主要是为青岛文学寻找一个传统,开馆的同时还将举办五场与文学相关的主题活动。而在未来,青岛文学馆既要为本土文学的“将来”养精蓄锐,也要为青岛作家建立档案。

  湖北路5号成文化地标

  位于湖北路5号的青岛文学馆由青岛日报社和半岛都市报社共同主办,因为是大众日报社青岛记者站的办公楼,记者走进这里感觉很亲切,但风格已与先前完全不同,新栽的竹子和花草使得庭院更显浪漫,小楼则充满书香和典雅的氛围,沿楼梯处展示了12位具有代表性的青岛作家的照片及其代表作,主体则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八十年代等与青岛文学有关的图片、图书与文献。

  6月19日下午4时,青岛文学馆正式启幕,青岛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蔡晓滨,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半岛都市报社社长郑立波,著名作家尤凤伟等出席了启幕式。开幕展以《熹光——台东文艺的历史行迹》为题,这本创办于1972年的杂志,历时11年,共出刊63期,团结并惠泽各类作者200多人,对于青岛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有无法估量的贡献。同时,首期复刊的《青潮》也出炉面世,并以专号样式刊发有关《台东文艺》的回忆文章。杨春贤、赵汝永、韩松礼、王溱、刘涛等历史见证者,均有美文呈献。

  为文学找一个传统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创办青岛文学馆?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说,是为青岛文学找一个传统。因为青岛常被人称作文化沙漠,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青岛文学虽时间不长,但这些年自有其自己的线索和积累。此外,对现代人来说,只有清楚自己的历史,才能走好未来的路。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青岛老城面临“失血”、“老龄化”等问题,但老城是青岛最有特点和魅力的地方,“我们在老城长大,对这个城市的街道、建筑都有很好的认同。”再有就是文学的边缘化问题,“这是必然,但我们也要给人一种感觉:我们在珍视着,这对写作者也是一种鼓励,他们会知道写作是有价值的”。

  臧杰介绍,青岛文学馆开馆后将开辟“青岛文学文献展”和“百年青岛文学”两个陈列展区,前者为不断更换的主题展,包括1930、1980年代在内的青岛文学百年变迁中的关键节点,都将通过主题板块的变更得以呈现;后者为体现青岛本土文学历程的固定陈列。

  五场活动关注青岛文学

  与青岛文学馆同时开启的,还有五场与文学相关联的主题活动。6月20日上午9时和下午2时,青岛文学馆将举办“2015青岛青年批评家论坛”,就《当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建构有多远?》和《关注青岛文学的一个角度》两个议题展开讨论。臧杰说,“作品要被关注,首先得被评论界关注。批评家有一个审视的眼光,他们知道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6月20日晚7时,曾以《沈从文的后半生》震动读书界的张新颖教授,将出席良友书坊·有度空间举办的主题分享会;与此同时,曾以《指引与注视》卫护诗歌尊严的敬文东教授,也将在老城区的良友书坊主持《感叹是诗的本质—— 从古体诗到现代诗》文学沙龙。另外,6月21日下午3时,良友书坊老店还将推出青岛文学馆开馆活动的特别单元——《群情·赵朋摄影文献展》。有意思的是,一个针对本土青少年的“作家营”将在这里开启,为他们提供基于综合性文学修养的具体指导,也为本土文学的将来养精蓄锐。

  此外,青岛文学馆还将推出一套青岛作家档案,“200多个青岛作家,差不多两百多万字。”

  文/本报记者 刘礼智 图/本报记者 何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